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報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建筑施工春節復工驗收報告篇一
所有新入場復工人員要做好登記,積極配合項目部做好防疫工作,疫情結束前每天測量體溫兩次,發現體溫異常者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立即隔離觀察(地點:懸山島租賃宿舍)或送定點醫院治療。此外,外地來舟復工人員還要第一時間(到達六橫后一小時內)按六橫當地政府要求到居住地社區居委會登記備案。
1、做好安全防護設施,安全帽、救生衣、救生圈等安全防護用品不足及時購買、每個班組成員進入項目部施工區域時必須正確佩戴安全防護用品
2、新入廠工人需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并進行技術交底工作,提高安全生產的防護意識。
3、施工區域內正確樹立安全標識牌,非施工人員禁止進入施工區域
碼頭現澆砼面層施工中注意問題:
1、碼頭現澆面層施工前,需對鋼筋進行除銹。
2、混凝土澆筑前需將底部雜物清理干凈,用水將底部泥土沖刷干凈,嚴禁使用海水沖刷,確保混凝土內在質量
3、攪拌船使用前必須認真檢查、檢驗水泥、石子、砂等計量器具,經校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建筑施工春節復工驗收報告篇二
挖掘機、吊車等大型機械有序進場,施工、監理、管理人員緊張忙碌……記者了解到,截至5月8日,濟南市超八成建設工地復工復產,全力助推省會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促進、兩不誤。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在濟南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堅強領導下,濟南市區兩級上下聯動,各行業主管部門密切配合,在最短時間實現建設工地封閉管理、最快速度切斷工地傳播鏈條,全市建設工地疫情防控形勢保持平穩,工地生產施工秩序逐步恢復,各項目努力戰勝疫情挑戰,把耽誤的春光“搶”回來,助推濟南經濟高質量發展。
嚴而有序,打出建設工地復工“組合拳”
施工工人各司其職,工程車輛穿梭其中……在濟南市重點項目——北湖核心區東側片區b地塊安置房項目各工作面施工現場,呈現一派火熱的施工景象。為確保項目復工生產順利進行,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有關部門組織人員深入現場排憂解難,積極推動解決企業和項目開復工面臨的原料采購、用工、交通運輸等方面難題,真正做到防疫不打折、服務“不打烊”。
為統籌推進工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濟南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制定了《建設工地“雙保”工作方案》,建立全市建設工地“保防疫、保施工”責任體系,市區派出403個“雙保”工作組,在督導工地落實防疫措施的同時,逐一聯系包掛工地,及時回應企業訴求;嚴格審核工地防疫及安全生產條件,杜絕帶病復工;工地防疫條件與安全生產條件審核同步進行,縮短審核時限。
刻不容緩,按下重點項目開工“快進鍵”
在高效推動建設工地復工復產的同時,濟南市建設工地疫情防控專班千方百計保障重點項目及時落地,為全市投資平穩運行、優化產業鏈結構注入“源頭活水”。
濟南弗迪電池項目和新能源乘用車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是比亞迪與濟南深化合作的省、市重點項目,其中,濟南弗迪電池項目位于濟南高新區臨空經濟區,總投資100億元,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實現產能30gwh;新能源乘用車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位于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總投資150億元,可實現年產3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項目反映急需1800名特殊工種和主要設備技術人員進場施工、安裝調試。為保障人員及時入場、項目順利投產,市建設工地疫情防控專班主動溝通、主動協調,防疫監督員、“雙保”工作組主動靠前、主動服務,指導項目制定人員出入管理方案,協調人員集中住宿、“點對點”接送等問題,確保項目如期建成投入使用。
靠前服務,奏響工地保供保產“協奏曲”
據了解,為推動工地“應開盡開、應復盡復”,5月9日,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出《關于加快推進全市建設工地復工復產的通知》,在嚴格落實前期建設工地各項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提出調整人員入場要求、搭建物料供需平臺、開通復工復產服務熱線等多條切實可行的措施。
《通知》明確,除a級工地停止施工外,其他工地均可在滿足一定條件的基礎上進行施工。其中,b級工地基于工地內現有條件施工,非緊急情況禁止人員、物料進出;c、d級工地人員、物料可按要求進出,正常施工。
用工管理方面,新進人員入場前須嚴格查驗“五個一”,加做抗原檢測,并在“建筑工地管理平臺”增加人員;離崗人員提前與目的地社區聯系,報工地負責人同意,在“建筑工地管理平臺”核減人員后,落實“五個一”要求,依據個人身份證,如實登記個人信息、離場時間及去向,即可離崗離場;聘用入濟返濟人員的建設工地,實行實名制管理并提前3天向所在社區報備來濟人員和到達時間。工地新入場人員在嚴格查驗“五個一”,并加做抗原后,即可進場。
設備管理方面,《通知》強調,機械設備、物料運輸人員進場前查驗“五個一”,并加做抗原,進場后不得離開車輛,設備物料消殺后由場內施工人員接收。現場可新進施工機械設備(泵車、汽車吊等),操作人員視同新進人員入場,與場內人員同條件管理。
為有效保障外地建材運輸暢通,濟南市還及時開辟了外地建材運輸綠色通道,建設項目在“建筑工地管理平臺”項目端提出申請,行業主管部門審核后,發放“建設工程材料運輸通行證”,保障復工復產企業物料運輸正常通行。
市、區(縣)建筑工地主管部門也開通了復工復產服務熱線,為建筑工地提供政策咨詢和辦事服務,及時協調解決工地開復工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渠道不暢通、政策不落地等問題。
防疫不放松,復工勁頭足。截至5月8日,濟南市2401個建設工地已開復工1979個,開復工率達82。4%;省市區927個三級重點項目已開復工816個,開復工率達88。02%。
建筑施工春節復工驗收報告篇三
春節長假已結束,全市在建工程項目將陸續恢復施工。為切實做好節后復工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全國“兩會”期間平安穩定,實現建筑安全工作的平穩開局,筑牢全年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基礎,現就節后復工安全生產工作提出要求如下:
1、開工前工人安全教育及現場洞口、臨邊防護檢查:
開工前對現場工人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節后安全施工意識,做到進場一人教育一人。施工現場洞口、臨邊防護整改修復到位。
2、安全用電情況:
施工現場做到用電設備“一機、一閘、一漏”,確保用電安全;供電設備安裝警示標志,一二級配電箱整齊到位,防護配件到位;金屬配電箱殼體保護零線完好,漏電保護裝置完好,配電箱標識明確,配電線路走向明確。
3、高處作業安全措施:
(1)、高空作業安全規定及措施完善。
(2)、高空作業警示牌齊全。
4、特種設備:
施工電梯各部結構無變形,連接螺栓無松動,鋼絲繩與滑輪無異常磨損,各部鋼絲繩固定良好,運行范圍內無障礙。
5、腳手架施工:
腳手架搭設嚴格按著《建筑施工鋼管腳手架施工安全規范》,架體上所使用的扣件均合格無損傷,所用鋼管無裂縫、無扭曲;所有螺栓、螺帽均禁固到位,基礎穩固,無沉降;作業層腳手板鋪設完好,接頭板按規范要求封閉嚴密,防護到位,警戒安全標識到位。
6、消防管理:
(1)、施工區等配電設施、機械車輛、倉庫等部位均配置滅火器材和消防設施,且滅火器工作正常性能良好。倉庫內分類儲存、庫內電器運行正常,無亂接電線、電器現象。
(2)、氧氣乙炔的存放復合安全規程
(3)、生活區、辦公區、食堂的臨時照明等用電線路、插座等經過了重新檢查、測試均正常工作無異常。
(4)、施工現場的電焊架工棚周圍無易燃物、無易爆物。
7、安全防護設施情況:
在洞口及危險位置設置了防護設施和明顯標志;臨邊、臨空面等設置了安全防護欄,樓梯設置了扶手及防護欄桿;現場小型設備安裝了防護罩等防護裝置,用電部位、易燃和易爆品周圍附近配置了消防設施等。
1、施工用電線路布設較亂,個別線路布設不復合規定,需要進一步完善。
2、設備定期檢查、各種制度完善;但設備自身檢查資料記錄不齊全;需要進一步完善。
3、個別安全防護設施因為交叉作業沒跟上施工進度,造成施工中安全防護滯后;需加強管理。
為了確保復工施工安全,消除各類安全隱患,項目部對自查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施工用電問題將持續重視,嚴查職工宿舍違規用電現象,對于現場線路將進行統一規范布置。
2、健全和完善各級制度,使安全綜合治理工作有章可循,落實到位,嚴格按著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各級、各部門責任。
3、加強對各類防護設施的管理,必須保證各類防護設施與施工進度同步。
1、規范公司內部建筑起重機械管理制度,購買對及租賃設備需選擇有較強實力的合作單位。
2、機械的安裝、拆卸,使用、日常維修和保養按照相關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要求進行,其中使用、日常維修和保養應形成文字紀錄。
3、特種作業人員需持證上崗,無證者嚴禁上崗。
4、各種機械應嚴格按照說明書及相關規范要求進行操作,對于已超過使用期限的設備重新進行驗收辦理相關使用施可證明。
1、項目部組織義務消防隊,廣泛開展消防宣傳培訓,定期進行火災應急演練,全力配合做好滅火應急救援準備。
2、施工現場建立消防安全體系,建立消防安全領導小組,層層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建立各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配備相應的應急資源。
3、施工現場按照相關規定配置所需的消防設施、器材,繪制消防平面布置圖,保持消防通道設置及通暢,建立消防給水系統及保證完好。
4、施工現場進行電焊、氣焊、電氣作業等作業人員持證上崗,保證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掌握消防技能
5、施工現場動用明火實行動火審批手續,工地臨時用房的用電、用火情況需符合有關安全生產的要求。
6、落實臨時辦公用房、宿舍、食堂、庫房、木工房等場所的消防管理責任,大功率電器的用電及使用進行嚴格控管,嚴禁違章違規用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