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確保中小學生享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我校特制定如下制度,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小學學校學生睡眠管理制度及流程范文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小學學校學生睡眠管理制度及流程 1
睡眠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對促進中小學生大腦發育、骨骼生長、視力保護、身心健康和提高學習能力與效率至關重要,XXX二小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特做出如下要求:
一、學生睡眠管理制度
1、明確睡眠時間: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
2、嚴格遵守入睡時間:小學生睡覺不得晚于21:20。
3、保證作息規律:做到按時入睡,按時起床,早睡早起。
4、養成良好個人習慣:合理安排放學后的時間,做到省時高效,合理緊湊。
5、掌握簡單的睡眠技巧:可以運用簡單的睡眠技巧幫助自己及時入眠。
二、對家長的建議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庭作業按時完成。對于實在完不成的學生,家長要跟任課教師積極溝通,尋求解決辦法。
2、制定嚴格的睡眠時間:小學生睡眠時長不少于10小時,睡覺時間不得晚于21:20。
3、每天學生到校時間不得早于早上7:30。
4、家長做好教育和監督管理,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按時睡覺,到點起床,早睡早起。
最新小學學校學生睡眠管理制度及流程 2
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實落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并優化學生睡眠管理,探索科學有效的睡眠管理方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學校特細化學生睡眠管理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睡眠管理的重要意義。
睡眠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是學校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體現。提高課堂的效率,需要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可見學生的睡眠情況是高效課堂的關鍵,要積極做好和改善學生的睡眠情況,引導學生家長關注學生的睡眠質量并宣傳睡眠重要性和睡眠不足的危害性,從而達到家校共識,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睡眠的布置與實施
1、明確睡眠時間要求。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學校、家庭要共同努力,確保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
2、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學校早上8:20開始上課,學生不要過早進校,進校時間為8:00到8:15。課間休息不少于10分鐘,學生的午餐時間為11:42-12:00,午休時間為12:00-12:30。下午15:35開始分時段放學。就寢時間不晚于21點,家長應督促按時就寢,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
3、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學生,教師要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加強作業統籌管理,1-2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3-5年級學家庭作業總量不超過60分鐘,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自習課或課后看護時間,在校基本完成書面作業,避免學生回家后作業時間過長,擠占正常睡眠時間。學生參加校外培訓要適當,家長要督促培訓機構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后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業。教導處每月組織學生座談,了解各班作業情況,并及時與班主任反饋。
4、努力提高睡眠質量。教師要關注學生上課精神狀態,對睡眠不足的要及時提醒學生,并與家長溝通。指導學生統籌用好回家后的時間,堅持勞逸結合,適度鍛煉。指導家長營造溫馨舒適的生活就寢環境,確保學生身心放松,按時安靜就寢。
5、班主任指導家長用曉黑板打卡、在備忘錄上記錄學生休息時間,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就寢時間。如發現個別學生不能保證每天10小時睡眠時間,及時與家長溝通,并進行指導,調整作息時間。
三、加強監管,優化睡眠管理保障措施。
1、建章立制,規范管理。構建本校學生的管理制睡眠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抓規范要求,建立學生睡眠常規檢查制度,進行規范管理。結合班團隊活動、主題式綜合活動、項目化學習、科普講座以及通過家長學校等多種途徑,將小學生的學習與體驗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對健康睡眠的深度理解和自我把控的過程。形成以班主任和家長協調配合的管理機制,注重對學生睡眠質量的反饋,確保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達到要求。
2、強化督導,完善評價。學校將班級睡眠開展情況加強監督檢查,每月將至少開展一次,教導處通過座談等形式了解學生睡眠時間,并與班主任反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學生睡眠管理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將學生睡眠狀況納入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和教育質量評價監測體系。切實將學生睡眠工作的開展落實到實處。
最新小學學校學生睡眠管理制度及流程 3
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實落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并優化學生睡眠管理,探索科學有效的睡眠管理方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學校特細化學生睡眠管理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睡眠管理的重要意義。
睡眠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是學校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體現。提高課堂的效率,需要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可見學生的睡眠情況是高效課堂的關鍵,要積極做好和改善學生的睡眠情況,引導學生家長關注學生的睡眠質量并宣傳睡眠重要性和睡眠不足的危害性,從而達到家校共識,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睡眠的布置與實施。
1、明確睡眠時間要求。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學校、家庭要共同努力,確保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
2、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學校早上8:20開始上課,學生不要過早到校,進校時間為7:45—8:00。課間休息不少于10分鐘。
3、嚴格控制作業總量。教師要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加強作業統籌管理,低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其余年級家庭作業總量不超過40分鐘。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自習課或課后服務時間,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避免學生回家后作業時間過長,擠占正常睡眠時間。學生參加校外培訓要適當,家長要督促培訓機構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后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業。
4、努力提高睡眠質量。教師要關注學生上課精神狀態,對睡眠不足的,要及時提醒學生并與家長溝通。指導學生統籌用好回家后時間,堅持勞逸結合、適度鍛煉。指導家長營造溫馨舒適的生活就寢環境,確保學生身心放松、按時安靜就寢。
三、加強監管,優化睡眠管理保障措施。
1、建章立制,規范管理。構建本校學生的睡眠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抓規范要求,從制度上規范家長和學生睡眠情況的落實。建立學生睡眠常規檢查制度,進行規范管理。形成以班主任和家長協調配合的管理機制,注重對學生睡眠質量的反饋,確保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達到要求。
2、強化督查,完善評價。學校將班級睡眠開展情況作為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內容之一,加強監督檢查,切實將學生睡眠工作的開展落到實處。
最新小學學校學生睡眠管理制度及流程 4
為了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相關規定,保障學生能享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基于對瑯小學生作業與睡眠情況的調查,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把科學睡眠宣傳教育納入課程教學
1、學校將睡眠宣傳教育納入課程教學,須在體育與健康教育課、心理健康教育課、科學課、道德與法治課等課程教學中,進行睡眠科學的相關知識教育。
2、學校須通過班團隊活動、科普講座以及家長學校、家長會等多種途徑,利用校園廣播、櫥窗、微信公眾號等陣地大力普及科學睡眠知識,廣泛宣傳充足睡眠對于健康成長的極端重要性。
3、班主任作為學生睡眠管理的第一責任人,須每日觀察及了解全班同學的睡眠情況,對于學生出現的不適情況,應及時給予幫助指導。
二、明確學生的睡眠時間
1、學校對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作出明確建議和要求,學生每日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學生就寢時間一般不晚于21:00。
2、學校與家庭應該充分發揮協同育人機制,確保學生充足睡眠時間。
三、嚴格作業管理制度
1、學校每一位教師應該嚴格執行《XXX小學作業布置及批改管理制度》《XXX小學各科作業統籌管理機制》。
2、一二年級不得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安排適當鞏固練習),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
3、學校應指導教師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教師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精準設計作業,根據實際學情,精選作業內容,合理確定作業數量,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要持續加強對教師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研究與指導。
最新小學學校學生睡眠管理制度及流程 5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部20XX年工作要點》關于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要求,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確保學生每天在校時間將不超過6小時,保證學生每天有10小時的睡眠時間,結合省、市、區文件精神和學校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內容
(一)加強科學睡眠宣傳教育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團隊活動、科普講座以及家長學校、家長會等多種途徑,大力普及科學睡眠知識,廣泛宣傳充足睡眠對于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極端重要性,提高教師思想認識,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睡眠衛生習慣,引導家長重視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二)明確學生睡眠時間要求
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學校、家庭應共同努力,確保小學生充足睡眠時間。
(三)統籌安排學校作息時間
上午上課時間不早于8:20,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參加統一的教育教學活動;合理安排課間休息和下午上課時間,每天中午12:20-13:20為學生午休時間。教師要關注學生上課精神狀態,對睡眠不足的要及時提醒學生并與家長溝通。
(四)防止學業過重擠占睡眠時間
加強作業統籌管理,合理調控學生書面作業總量,避免學生作業時間過長,擠占正常睡眠時間。教師布置作業必須堅持“難易適度、數量適當”的原則,以中等學業水平的學生為參照,并精選習題。
(五)合理安排學生就寢時間
指導家長和學生制訂學生作息時間表,合理確定學生晚上就寢時間,促進學生自主管理、規律作息、按時就寢。小學生就寢時間不晚于21:20。個別學生經努力到就寢時間仍未完成作業的,家長應督促按時就寢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教師應有針對性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加強學業輔導,提出改進策略,如有必要可調整作業內容和作業量。
(六)指導提高學生睡眠質量
教師要關注學生上課精神狀態,對睡眠不足的要及時提醒學生并與家長溝通。指導學生統籌用好回家后時間,堅持勞逸結合、適度鍛煉。指導家長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控制室內適宜的亮度、溫度及濕度,確保學生身心放松、按時安靜就寢;不在睡前訓斥孩子,避免孩子帶著不良情緒入睡,影響睡眠質量。
(七)加強學生睡眠監測督導
高度重視做好學生睡眠管理與指導工作,暢通家長反映問題和意見的渠道,及時改進相關工作,確保要求落實到位,切實保障學生良好睡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