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石,其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區域的繁榮穩定與居民生活質量。2025年一季度,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各縣域積極探索、奮力前行。為全面呈現這一季度的發展成果,清晰梳理工作脈絡,我們精心編制了2025年一季度縣域經濟發展工作情況匯報材料精編。這些材料涵蓋經濟增長、產業推進、項目建設等關鍵領域,為了解縣域經濟動態、規劃后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25年一季度縣域經濟發展工作情況匯報1
尊敬的各位領導:
熱烈歡迎*一行蒞臨我縣檢查指導工作。現將今年以來縣域經濟工作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堅持互動相融,注重統籌城鄉,加快建設全市經濟強縣
切實樹立“兩化互動、三化聯動、X同城、城鄉共榮”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縣級領導、縣級部門聯系重點項目和企業建設制度,全力抓好省級工業園區、X西北最秀美縣城和新農村示范片“三件大事”,強力實施五個翻番、五個重點的“雙五戰略”,奮力建設宜業宜商宜游宜居的經濟強縣。1-6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33億元,同比增長10.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1323元,同比增長8.9%;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658元,同比增長X%。1-7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7.92億元,同比增長18.15%;工業增加值20.1億元,同比增長13.9%,增幅位列全市第二;社消零總額23.65億元,同比增長X%;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28億元,同比增長18.2%,增幅位列全市第一。1-7月,實現財政總收入8.98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3億元。
(一)突出創新驅動,新型工業化發展邁上新臺階。把省級工業園區作為“兩化”互動、“產城一體”的重要結合點和有效突破點,加快建設“工業發展高地、城市組團新區”。園區已入駐企業X戶,吸納產業工人1.88萬余人,“一區多園、一園一主業”格局已經顯現,為縣城空間拓展和人口集聚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支撐。2023年在全市X個園區考核中位列第1,今年7月入圍四省“51025”重點培育園區,力爭再用5年時間打造500億產業園區。大力實施工業4個百億工程和3個倍增計劃,以華晨汽車為龍頭的汽車及零部件、以銀河化學為龍頭的精細化工、以好醫生藥業為龍頭的醫藥食品三大百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全縣規模工業企業達73戶,億元以上企業達25戶,銀河化學進入“X企業100強”。突出“規劃項目產業投資”和“開放合作”主題,1-7月全縣招商引資共簽約項目31個,協議引資34.02億元,預計創稅1.72億元。積極做好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一對一”服務,全縣共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105家,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
(二)突出生態宜居,新型城鎮化發展彰顯新思路。圍繞“X安同城化發展”方向和“科技城后花園”定位,按照“產城一體、功能分區、組團發展”目標,科學布局河西主城區、河東新區、工業園區“一城三區”互動發展格局,整體打造“X西北最秀美縣城”。加快提升河西主城區承載能力,注重配套工業園區的功能需要,構架起“四橫四縱一環”城市路網,在5公里的河道上架設起4座大橋,姊妹廊橋、濕地公園和濱河景觀帶已成為縣城標志性亮點。當前正在實施的兩個重點項目,舊城改造已累計完成核定資產、簽訂征收協議240戶,正開展單位產權房屋評估工作,水韻風情街(“洋馬路”)項目進入全面施工建設階段,建成后將促進縣城風格的整體呼應和品位升級。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品位打造7.72平方公里的河東新區,編制完善《X河東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努力構建“一河兩岸”現代化山水型生態新區格局。按照差異化、個性化的分類發展原則,打造出以花荄、界牌、河清為代表的工業重鎮,以塔水、興仁、樂興為代表的農業示范鎮,以桑棗、曉壩、雎水為代表的旅游名鎮。
(三)突出產村相融,農業現代化發展呈現新面貌。圍繞建設“中國現代田園新村”總體目標,整體連片加快建設XX安、遼安兩個新農村示范片,已形成新村聚居點638個,建成以“X光產業、誠信方碑”為代表的新農村綜合體3個。構建種養循環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環形整體”,加快發展規模化種植區和標準化養殖區,花荄鎮“花城果鄉”、界牌鎮“香草天空”、塔水鎮“中國養殖公園”、樂興鎮“獼猴桃走廊”等產業片蓬勃發展。大力推行“聯建聯養”、“七統一分”、“三聯一幫”、“農超對接”等利益聯結和風險防范模式,規范發展龍頭企業43戶,專業合作組織158個,“森泰蛋雞”、“X櫻鴨業”、“山地土雞”等產業做大做強,“好農”、“圣吉康”、“天櫻”等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切實做好省長聯系點——塔水鎮七里村示范片建設工作,積極加強與省廳對接及項目資金爭取工作,《市X村新村總體規劃》初案已經完成,相關產業、道路、水利子規劃加緊完善,力爭通過三年建設實現產業倍增、收入倍增、消除貧困的發展目標。
(四)突出品牌文化,新型旅游業發展開創新局面。深入挖掘溫泉文化、名人文化、踩橋文化,不斷完善“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大要素,X山溫泉旅游度假區通過省級旅游度假區驗收。萬生五星級旅游度假村綜合樓、溫泉中心、別墅區等正進行室內及附屬工程裝飾裝修,勇拓藍澳島五星級酒店項目正在進行裝修設計方案調整。X山后山旅游項目全面啟動,曉壩鎮“安徽院子”大力開展營銷工作。“遼安路鄉村旅游產業帶”和“龍門山沿山鄉村旅游觀光帶”形成規模,全縣農家樂總數達到56家,其中星級“鄉村酒店”和“農家樂”20家。“千佛山家宴”等特色旅游商品廣獲好評,“雎水踩橋”、“雎水春社”兩個商標標識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準。大力發展現代商貿、餐飲娛樂、休閑養生等城市商業業態,全縣現代商貿、餐飲娛樂規模企業達45家,高端商住房地產企業達10家。
(五)突出改善民生,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千方百計統籌資金項目實施“十項民生工程”,有效解決全縣教育、衛生、就業、就醫、行路、社保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大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在推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銜接基礎上,采取“掛、包、幫”工作方式,建立“拉、幫、帶、聯、培”扶貧幫扶機制,構建“專業、行業、社會”三位一體工作格局,全力幫助貧困農戶解困增收。2023年該項工作獲得省政府100萬元績效考核獎勵項目資金,是市唯一獲此獎勵的縣。今年截止6月底已減少貧困人口6800人,完成任務數的85%。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全縣各類社會保險參保達36.55萬人次,農村和城市低保實現全覆蓋,辦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2469人,新農合參合率達100%,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3800余套。暢通信訪渠道,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621”群眾工作機制和“大調解”工作機制普遍推行,“大接訪、大下訪、大走訪”活動廣泛開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廣實施社區“五零工作法”,社區矯正的“X模式”在全省推廣。以“縣委書記、縣長信箱”為載體,扎實做好網絡問政理政工作。堅持縣級領導汛期24小時駐守山區鄉鎮制度,科學應對“7.9”等幾次暴雨洪災,確保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二、堅持機制創新,深入改進作風,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各級黨委班子政治、思想、組織、作風和執政能力建設,為加快推進X科學發展新跨越提供堅定的政治保障。“實現偉大中國夢、建設美麗繁榮和諧X”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立足“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動發展、確保穩定”的宣教目標,扎實開展“中國夢”學習教育、“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專題教育、“團結和諧、維護穩定”專題教育、“抗震救災精神和感恩奮進”專題教育和“聯系服務群眾”專題教育,深入舉行“示范服務項目”創建、黨員干部進社區“雙報到雙服務”、“下農村、入農戶、解民憂”和“美麗X”志愿服務等活動,引導黨員干部群眾崇尚事業、追求卓越、愉快奉獻、健康生活。基層組織建設取得實效。堅持以“服務群眾見成效,純潔黨性強組織”為主題,有效推進全縣基層黨建工作科學發展。立足建強機關干部、村(社區)干部、黨員隊伍,深入開展領航、聚力、先鋒活動,重點抓好積分制管理黨員、“兩新”組織黨建、黨代表常任制、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和“一重三線”特色黨建示范帶、“新四村”、社區“大黨委”建設,構建起“目標承諾、項目推動、量化考評、激勵保障、失職問責”五位一體的黨建工作責任體系。干部隊伍素質穩步提升。繼續實施“干部人才素質提升”工程,三年整合X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干部人才培訓,今年來開展各類培訓72期次,培訓各級干部4000余人次。加大公開性競爭性選人用人力度,今年來先后面向全國選調或遴選各系統工作人員20余名。6月初通過“三票一考兩承諾”模式圓滿完成全省村(社區)黨組織換屆試點工作,實現了群眾參與度、選人用人公信度、能人治村、基層黨組織運行機制“四個突破”,相關做法被人民日報、新華網等媒體報道。作風建設成效顯著。將中央、省、市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相關規定落實情況納入2013年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強力整治“庸懶散冷滿”、“吃拿卡要”等不良風氣。深化“一把手”向縣紀委全會述職述廉述德活動,建立健全重大事項廉政風險評估預警、防控及處置機制,創新開展“效能季后曬”、“政務環境萬人評”、“紀委書記下基層”和“執法大家評”等活動,始終保持反腐倡廉高壓態勢,機關行政效能進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中央的總體目標,省委“實現偉大中國夢、建設美麗繁榮和諧X”和市委“建設西部經濟文化生態強市”的決策部署,X將大力實施“六大戰略”,奮力推進“六大跨越”,加快建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幸福X”。一是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奮力推進全域統籌新跨越。緊密結合地區差異和工作實際,總體布局上主動融入X,產業上承接X、聯動北X、協作周邊,空間上一體化發展中心城市、特色場鎮、產業新村。二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奮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跨越。舉全縣之力加快工業和工業園區發展,圍繞省級工業園區“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目標,加快推動汽車產業園、化工產業園、醫藥食品產業園、物流家居產業園實現多元化、特色化發展。三是實施產城一體發展戰略,奮力推進新型城鎮化新跨越。加快建設X西北最秀美縣城,力爭2024年底水韻風情街對外營運,2024年舊城區改造全面完成,3年內啟動“河東新區”建設。加快建設一批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特色城鎮或功能城鎮。四是實施產村融合發展戰略,奮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新跨越。以現代畜牧業建設重點縣、現代農業建設重點縣為抓手,繼續整體連片推進X安、遼安新農村示范片建設,努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現代種植業基地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場。五是實施三產聯動發展戰略,奮力推進旅游特色化新跨越。以“溫泉旅游”為品牌,加快推進X山溫泉旅游度假區、白水湖自然生態園區和千佛山自然保護區建設。力爭將“中國春社•雎水踩橋”辦成X西北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盛事。六是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奮力推進基礎設施完善化新跨越。重點建設成德X快速通道X段(花寶路),打造X對外聯系新通道。加快啟動草溪河水庫建設,解決縣城和周邊鄉鎮居民生活及工業園區生產用水難題。
2025年一季度縣域經濟發展工作情況匯報2
各位領導:
在全縣上下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十次全會、市“兩會”精神,全力以赴建設*丘區經濟文化生態強縣和幸福美麗*的關鍵時刻,*率隊專門到*調研,讓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首先,我們向*主席一行各位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各位領導一直以來給予*的重視、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年以來,我們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跨越發展”主題和“拼搏奉獻、改革創新、攻堅破難”基調,深入實施“改革創新、全域統籌、開放合作、文化引領、民生優先”戰略,集中資源著力支持在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實現率先突破,加快建設*丘區經濟文化生態強縣和幸福美麗*,努力實現“十四五”高點開局。一季度,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1.3億元,同比增長7.3%;城鎮居民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8129元、增長8.5%,農村居民實現人均可支配收入3583元、增長10.1%。1—4月,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8.14億元、增長12.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02億元、增長18%,其中技改投資6.18億無、增長22.9%,工業投資6.68億元、增長25.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億元、增長1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億元、增長11.5%。現將全縣有關工作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以兩個一號工程為抓手,推動三次產業持續壯大
用好用活4000萬元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探索設立100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池和“雙創”發展基金,加快科技城產業配套園區、*健康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發展壯大“兩新”產業,1—4月,10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產值6.67億元、增長27.2%,13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實現產值7.28億元、增長22.4%。狠抓電子商務和“互聯網+”,實現電子商務網絡交易額27.93億元、網絡零售額8.015億元。研究出臺《關于踐行發展新理念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實施意見》,高標準編制全縣現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今年被認定為*省現代畜牧業重點縣,成功爭取全省現代林業產業示范縣建設項目,包含我縣14個鎮鄉的*國家農業科技園成功獲批。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梅林二期、臺沃技改擴能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規上服務業企業新增*戶。成功舉辦第三屆菜花節、第二屆中國西部櫻花節等品牌節會,一季度旅游總收入12.98億元、增長33.21%。
二、以區域協調發展為目標,推動城鄉建設持續升級
全面啟動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中部經濟區做大做強縣城經濟,支持北部經濟區加快建設統籌城鄉示范區,加快發展西南經濟區文化旅游、商貿物流等產業,啟動建設涪東生態農業示范區。優先發展城北新區,穩步推進鳳凰山城市森林公園(片區)建設,五里梁產城新區累計完成投資1.3億元。北門市場、城西片區舊城改造和潘家壩、城南片區棚戶區改造穩步推進。大力支持首批7個擴權強鎮試點鎮、2個國家重點鎮、*個縣級重點鎮加快發展,*鎮被列為“全國第三批美麗宜居小鎮”。安排項目資金2100萬元,啟動250個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全力推進以交通大會戰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累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4.7億元,對上爭取到省補資金1.18億元(占全市25%),交通建設投資額、轄區內投資額和對上爭取均位列全市第一。啟動20*年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和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祠堂灣水庫、柳林壩濕地公園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冬瓜山電航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4億元。
三、以全面改革創新為動力,推動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農業農村改革為“重頭戲”,統籌推進行政體制、國資國企、投融資體制等其它領域改革。今年被列為全省農村改革綜合試驗區。目前,*市丘區農村脫貧攻堅示范區著力推進率先突破的10個方面重點改革任務,全省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全省統籌城鄉綜合示范建設等各項改革試點扎實推進,數字化城管建設經驗今年3月被省市委改革專刊刊載推廣。組織擬定《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招商引資工作的實施意見》《工業項目招商引資獎勵辦法》,新引進項目3個,國內省外到位資金11.35億元。繼續堅持縣領導聯系重點項目、與重點企業定期聯席(誼)等制度,狠抓項目落地建設,8個市重點項目開工7個,完成投資4.25億元;21個縣重點項目開工12個,完成投資3.51億元。
四、以精準脫貧攻堅為重點,推動民生事業持續進步
層層動員部署,落實“六個精準”,制定完成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等10個扶貧專項實施計劃,“六有”信息平臺建設全面完成,首批1336萬元專項扶貧資金精準投入33個貧困村。突出綜改區建設,今年計劃整合涉農項目資金近1.2億元推進道路交通、農田水利、新村建設,目前100余公里道路建設有序推進,千億斤糧食項目全面開工建設,人居環境治理項目和2個新村聚居點配套建設項目正抓緊施工。堅持量力而行改善民生,統籌發展各類社會事業,免費營養午餐計劃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總投資3.5億元的職教中心正加快前期工作、預期7月開工。加快建設美麗*、生態強縣,鎮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3條小流域及38條支流綜合治理穩步推進,春季秸稈禁燒全面展開,3個鎮、11個村被評為“全省環境優美示范鎮鄉村”。
五、以法治*建設為依托,推動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全力支持“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職權,支持政協依法按章程履行職能,著力推動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轉型發展。加快推進法治*建設,扎實開展“法律七進”和法治鎮鄉創建活動,近日召開專門會議安排部署依法治省暗訪迎檢及依法治縣工作。堅持用心用情用真做群眾工作,落實24名縣級領導、15個部門、33個鎮鄉包案化解137件積訪老案,深入開展不滿意信訪事項第三方評價,一季度進京非訪同比下降300%。全域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大力推進“雪亮工程”,構建立體化治安防范網絡,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層層落實防汛責任,完善防汛預案,儲備應急搶險物資,71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落實了防災監測責任到人頭。
六、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保障,推動政治生態持續向好
堅持把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抓,全力把從嚴治黨系列部署推向深入。先后召開多個會議專題安排部署換屆工作,精心制定換屆工作方案,印發《換屆紀律及相關要求明白卡》等資料,換屆政策和換屆紀律做到了黨員干部人人知曉,整個鎮鄉黨委換屆計劃在6月20日前完成。全面啟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繼續堅持每月舉辦一期“*州大講堂”,在全體黨員中深入開展“*州先鋒行”活動。結合新一輪“三分類三升級”活動,持續用力整頓69個后進黨組織。逗硬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清單,積極主動配合支持省委巡視組工作,常態化推進正風肅紀,受理信訪舉報90件次,立案52件52人。全縣團結和諧、風清氣正氛圍持續鞏固提升。
尊敬的*、各位領導,我們將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拼搏奉獻、改革創新、主動作為,務實干好*自己的事情,努力為國家科技城和幸福美麗*建設作出應有貢獻。衷心感謝各位領導長期以來對*的重視、關心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