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老師家訪心得體會篇一
本學期初,學校響應教育局的號召,開始組織“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的活動,當得到班主任唐教師的通知,我們家作為首批進行家訪的家庭時,我們全家是既期盼又感到些許壓力,雖然我們家長就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與班上的教師平時也有不少的溝通、交流,但一般都是在學校并且以一種非正式的談話方式,一向期望能透過這種“應對面、零距離”的家訪活動,讓我們家長能更詳細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各種表現,讓教師們能了解到學生家庭背景、生活和學習環境,到達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目的,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那天差不多到了晚上七點鐘,唐教師和趙教師才來到我們家,邊進門邊解釋:“因為我們班是一個大額班級,有五十多個人,學生的的居住地也不集中,家訪起來難度還是有點大。
時間也比較緊,這不下課后就趕緊先訪了一個家庭,所以來遲了,對不起喲!”看到都這么晚,教師還在外奔波,家也顧不上管,飯也沒有吃,我們全家都從心里覺得十分感動,進門后,教師水也顧不得喝上一口,就開始了家訪工作,教師隨和的笑容,拉家常式的交談,使屋內的氣氛一下簡單了許多,張教師一邊傾聽、交流、一邊認真地做著家訪手記,我們從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一向談到孩子在課外及家庭的表現,共同分析了她的優缺點,從和教師的交流中,我們家長也學到了許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個性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信方面。
透過這次家訪活動,我們家長深深感受到了,家長能與教師敞開心扉交流,共商育人,就會與學校、教師連成一條心,到達家校共同建立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的目的。
一次家訪就是一次讓孩子提高的機會,會讓一個孩子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發生很大的改變,我們家長也是一樣。我孩子的一些學習、心理問題,實際上是我們家長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充分了解和理解學生而一味的一廂情愿之果。
因而,透過這樣的家訪,能夠教會我們家長一些科學的方式方法,有理有據地去轉變我們家長的一些觀念,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從這次家訪后,我也學著慢慢嘗試引導孩子以開放的心態來學習、生活和交往,使其構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注重孩子的養成教育,注重發展長遠利益,真正為孩子的將來著想。
家訪不僅僅僅是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也是教師關愛學生的一種表現,也是教師與家長交換意見的途徑,到達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
它作為維系教師、父母、學生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梁,透過家訪,家長能夠透過教師的家訪認識教師、了解孩子,同時獲得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作為家長,真心期望教師能多到學生家里坐一坐、談談心,透過家長與教師的用心配合,全方位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共同找到解決的方法和措施,確保學生穩定、健康、全面的發展。
老師家訪心得體會篇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周末老師家訪”活動,旨在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一名老師,我也有幸參與了這項活動,并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感悟。以下是我在“周末老師家訪”中的心得體會。
首先,在家訪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有一次,我去拜訪小明的家長。進入他們家門后,我看到一家人正圍坐在一起看書,他們經常會選擇一起閱讀,利用家庭時間增進親子關系。在他們家的環境中,孩子對學習充滿了熱情,也更容易獲得家長的支持和鼓勵。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互動和滲透是多么重要。
其次,在家訪中,我也看到了不少家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給予太多壓力,導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有的家長過分溺愛,不作為,讓孩子缺乏自理能力等。通過家訪,我有機會與家長面對面交流,提醒他們關注自己的教育方式,以及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這讓我明白,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起到引導和關心學生的責任。
第三,在家訪中,我還注意到了一些學生本人的問題。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待學習不認真;有的學生與同學之間存在著矛盾和沖突。通過與家長交流和觀察,我得以更全面了解到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并找到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例如,對于學習不認真的學生,我會與家長溝通制定一些學習計劃和方法,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果;對于同學沖突,我則會通過家訪與家長協商解決辦法。這些經驗讓我更加確信,只有與家庭緊密合作,共同關注和引導學生,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們成長。
第四,通過家訪,我也認識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家訪中,有的家長對我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比如提醒我在教學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讓我深感自己在教學中需要不斷地反思和提高,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方法,以便更好地適應學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
最后,家訪還讓我看到了學生家庭的真誠和善良。許多家長對于學校家訪活動非常熱情,歡迎老師到家中參觀和交流。他們用最真摯的笑容和誠懇的態度接待我們,讓我深感家庭教育的可貴。這讓我意識到,只有與家長攜手合作,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努力,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目標。
通過這些家訪的經歷,我深刻認識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緊密聯系。同時,也發現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以此為契機,我會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合作搭建更為堅實的橋梁。相信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我們可以為培養更多優秀的未來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
老師家訪心得體會篇三
隨著我校“萬名教師訪萬家”活動的熱烈進行,我和學校的老師們也踏上了家訪的征途。作為一名教師,深知家訪的意義;而作為一名新教師,更清楚家訪的必要性。這次活動猶如及時雨一般,既滋潤了孩子和家長,又對教師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俗話說“溝通是架起友誼的橋梁”。家訪即是一種溝通,是孩子、家長、教師三者之間面對面的一次坦誠的交流,是架起孩子和教師、家長和教師、孩子和家長心靈和諧的橋梁。通過家訪,既傳達了國家相關的教育方針政策,也了解了家長對孩子所給予的厚望以及對國家教育的支持和期望,同時,也讓孩子明白自己肩負的職責和重任,為孩子以后的成長之路點亮了一盞方向燈。
此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現將其總結如下:
一、讓教師全面的了解孩子,與家長達成共識。
古人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說這樣的話似乎已經不合時宜,但可以肯定的是家長和孩子還是非常信任老師的,通過與他們的交談,我們能看見一個孩子完全不一樣的一面,能更全面的了解他,使教師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對癥下藥,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比如班上的一個男生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這讓我非常地頭疼。通過訪問才知道她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跟著奶奶生活,而奶奶對于他的學習也照顧不到。他是一個需要老師更多關愛的孩子,知道這種情況后我就轉變了方針,不再對他的種種行為進行嚴厲的指責,而是耐心的引導,對他也更加的關心。他的表現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作業能夠按時完成,學習效率提高了很多。我相信,他將來一定會有所建樹。通過交談,我知道了很多孩子的優缺點,這為我以后的教學工作開啟了一扇窗。
每個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而教師又何嘗不是呢?所有的孩子都是教師的子女,我們和天下父母有著一樣的愿望。在家訪中,家長說得最多的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親人看待,我雖還未為人母,卻也深深懂得天下父母心。
二、向家長傳達了國家教育思想,調解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
在于讓孩子明是非,懂上進,全面發展。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了。
三、協調了師生關系,促進了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扳起指頭算算,已為人師表的我們在求學的日子里,有沒有討厭過老師?討厭過多少老師?就算你沒有討厭過老師,也一定對他的某次行為非常地憤怒過。現在的孩子猶如當年的那個你,對老師的某種行為(罰抄作業,罰搞勞動,罰寫一份檢討書)氣憤至極,只是當年的你成了現在的教師。在此次訪談中,我特意問了那些被我責怪過的學生,我講清楚責罰他的原因之后,他們基本上都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在此次家訪活動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1、留守兒童問題仍然是教育工作中相當重要的環節: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父母在外,隔代撫養,長輩的寵愛使孩子唯我獨尊,心理放縱,在言論。態度。行為方面表現出挑三揀四,對人刻薄無禮。不懂得分享和謙讓等基本禮儀。這些更需要學校加強對學生基本禮儀的教育。2、特殊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很多陰影。單親家庭、過于貧困的家庭、父母身體不好的家庭等,這些特殊的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非常之大,容易使孩子向兩個極端發展,倡議學校以及整個社會對這些家庭的孩子予以更多的關懷 。
可憐天下父母心,讓家長放心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必須以十分的熱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項工作。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家訪則是這一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 通過此次家訪,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系,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借著“千名教師訪萬家”的東風,我們一行六人在這個周末來到了白毛村進行家訪。眾所周知,家訪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梁。如果老師天天呆在學校里,就不可能不可能把學生了解的很全面,知道最多的也就是學習。關于學生的其他方面,就了解的非常的少了,所以借著這一次活動,我們很有幸能夠更多的了解學校之外的學生。通過家訪能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家訪老師心得體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老師家訪心得體會篇四
農村老師,素以勤奮、樸素、堅韌、樂觀的品質贏得人們的尊重。每一位農村老師,都是社會建設的基石,是發展的動力。然而,如今農村老師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除了在課堂上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外,他們還需要為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狀況負責,在這個背景下,他們的家訪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家訪,不僅可以讓老師了解學生和家長的實際情況,更是促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情感交流的有力手段。近日,我也有幸參與了一次農村老師的家訪,對此產生了一些獨特的體會。
第二段:家訪的初印象
剛開始,我對家訪有些抵觸,擔心會打擾到家長們的休息,但當我走進那些簡陋的家庭時,我的擔心逐漸消失了。這些家長們對我很熱情,熱情地招待我們,并為我們展示了他們家庭的生活、生產環境。我注意到,這些家長在講述他們的生活時,總是帶著一份欣喜和驕傲,他們希望別人,尤其是老師們認可他們的努力和貢獻。這種自豪感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些在農村生活的人的真誠與熱愛。
第三段:從家訪中發現的問題
通過家訪,我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很多家長不能及時地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他們過于忙碌和疲倦,缺乏與子女的溝通。其次,很多學生的家庭環境非常簡陋,缺乏良好的日常生活條件,常常導致學生的健康,心理和學業問題。最后,很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存在問題,缺乏自信和動力,需要老師們的指導和幫助。老師們必須認真對待這些問題,并幫助學生和家長們找到一條合適的解決方法。
第四段:家訪的收獲
雖然家訪存在一些問題,但我也收獲了些許幸福感。我看到了學生們的可愛和勇氣,他們都在努力地學習,希望成為未來優秀的人才。而老師們,不僅是學生們的良師益友,還是學生們的精神導師,教育他們道德和理念,感傳遞著愛和責任。
第五段:對家訪的看法和建議
最后,我認為,家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帶動了和家長、學生的良性互動和交流,不僅有助于家長們的教育意識和自我價值的認知,也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自我提升。在家訪中,我們應該傾聽學生和家長們的需求和意見,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家訪不僅是老師與家長、學生們之間的,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應該更加重視農村教育工作,為農村老師和學生創造更適宜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為農村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老師家訪心得體會篇五
20xx年4月6日
李家村李龍斌
李龍斌是一個十足的問題學生,十分愛動又調皮,幾乎每節課都做小動作,學習上也很粗心,回家作業錯誤率很高,有時還有不做和少做的現象,讓所有任課教師都感到頭疼,經常放學不回家走同學,甚至說謊話騙老師和家長。今日去他家突然造訪,一是了解他最近在家的表現,二是向其父母匯報一下他在學校的表現,三是共同商量一個幫助他改掉缺點的辦法。
家訪過程:我剛走到門口,他母親就看到了我們,熱情的將我迎進屋。可還未坐定,主人開口便問:“是不是李龍斌又在學校里惹事了,犯了錯誤了?”我們笑著告訴家長只是來了解他在家的'學習情況。對于我的突然到訪,孩子表現出少有的興奮和緊張,這種興奮不是往常的外顯暴露而是表現出一種強制的內斂。他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不再有課堂上沒完沒了的話,不再有不停歇的小動作。看到學生的樣子,我馬上意識到了他內心的惶恐和緊張。于是我決定先抑后揚,我和他母親聊起了李龍斌的一些優點,并逐漸把話題轉移到了他在家的表現、在校的表現。當他母親聽到他在學校的表現時,十分惱怒,但似乎也有些心理準備,畢竟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和他母親一起分析了原因:一方面由于以前基礎就比較差,所以學習興趣不濃;另一方面自制力較差,而家長對其也比較放任自流。對此,他母親表示今后要加強對他的約束和引導,配合老師教育孩子,并對我們賦予了極大的信任。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的這份情感更增添了我們的責任感,我們感到肩頭的擔子又重了許多,我想對學生們說:“你們怎樣來回報父母的這份愛,你們知道自己身上有著父母怎樣的期待啊!要學會感恩,學會做人!”這次的家訪使我很感動,特別是源自家長的那份信任,那份發自內心的渴求和敬意。從那一刻起,我決定做一個不向后進生妥協的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就為了我的學生能成為走出校園的合格產品和精品而不是半成品和廢品。
老師家訪心得體會篇六
家訪是教師走進學生家庭,對學生進行的一種訪問,也是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一次家訪就是一次讓孩子進步的機會,會讓一個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發生很大的改變。所以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愿虛心請教,傾心奉獻,把課外訪問家長工作推向一個新階段。
作為我們 小學因為地處農村,所以生源比較復雜。有許多孩子留守兒童,外加家長學歷水平整體不高,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
正因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于溺愛和放縱,養成了許多不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影響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習慣。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難處。家長望子成龍,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忽視或放松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紀律教育,有些家長對素質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對素質教育提出質疑,與其背道而馳,這使得學校教育工作開展很不順利。家訪讓我感受頗深:
第一,全面的家訪,深入到每一個家庭細致了解,與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加強了社會,家庭,學生的聯系,了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了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加強了師生感情,家訪對以后的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訪,了解了家長對子女的關切與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學生家庭的困境,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也讓我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工作。
第三,交換訪談方式,為家訪工作增加新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家訪的方式也隨著改變。由于人們的職業特點、個人閱歷、經濟狀況、文化素質、思想修養、性格脾氣各不相同,學生家長可分為好多不同的類型。作為班主任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第四,家訪也給教師本人上了一課。 因為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全班的幾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訪時的交談中,老師們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后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訪走出服務第一步。
第五,家訪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因此,我建議家長要嚴格要求和愛的鼓勵相結合;對子女的學習輔導和思想品德教育、勞動教育并重,提供他們力所能及的勞動機會;協調好家庭成員內部的教育力量;要多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聯系,及時了解子女的學習和思想動向,并對癥下藥;及時加強對孩子的心理開導,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注重孩子的養成教育,注重發展長遠利益,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著想。
家訪體會
老師家訪心得體會篇七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紹(約200字)
學校老師家訪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活動,通過與學生的家長面對面交流,讓老師更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興趣愛好和學習情況,有助于更好地開展個性化教育。我作為一名小學老師,不久前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家訪活動,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家訪中的體會和心得。
第二段:關于家訪前的準備和初步印象(約250字)
在家訪前,我花了一些時間準備。我仔細閱讀了學生的檔案和老師記錄,并準備了一些問題和話題,以便在與家長交流時能更好地引導對話。家訪讓我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學生家長,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們都非常熱情友好。他們歡迎我進入他們的家庭,并向我介紹他們的孩子和家庭環境。這讓我感到很親切,也更加期待接下來的交流。
第三段:關于與家長的深入交流(約350字)
與家長的深入交流是家訪的重要部分。通過對話,我了解到學生在家中的表現和學習情況與在學校的表現有時會有差異。有些學生在家中可能會更加自由放松,而有些學生則會被家長過度要求。這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學生的行為背后的原因,并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去引導他們。此外,與家長的交流還讓我更加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家庭背景,這使我能夠更好地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方案。
第四段:關于與學生的互動和學習成果(約300字)
在家訪中,我不僅與家長交流,還和學生進行了互動。有些學生非常開朗外向,主動向我展示他們的作業和成果,而有些學生則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信任我。我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通過與他們的交流建立起信任關系。這種信任讓我更容易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提供更精準的支持。通過家訪,我發現有些學生在學校中可能遇到了困難,但在家庭環境中可能表現得更好。這啟示我,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表現不僅與學校教育有關,還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第五段:總結和反思(約200字)
通過參加學校的家訪活動,我深刻認識到家訪對于教育的重要性。家訪能夠幫助老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促進家校共同合作,有效提升教育質量。同時,家訪也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通過與家長和學生的交流互動,老師也能夠得到更多的啟示和反思。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充分利用家訪這一教育工具,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老師家訪心得體會篇八
近年來,周末老師家訪逐漸成為一種教育方式的新亮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參與了多次周末老師家訪活動,并從中受益匪淺。通過與家長的面對面交流以及對學生家庭背景的了解,我對教育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本文將通過五段式的文章結構,分享我在周末老師家訪活動中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家訪前的準備
在進行周末老師家訪之前,我首先對目標學生的資料進行了詳細了解,包括學習情況、家庭環境以及與家長的關系等。然后,我制定了具體的家訪計劃,明確了訪問的時間和目的。在此基礎上,我做好了訪問的準備,準備了一些禮物,如獎狀和學習用品,以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和支持。
第二段:家訪的實施
在家訪當天,我準時到達學生家中,并向家長介紹了我來的目的。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我了解到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并給予了他們一些專業的建議和指導。同時,我與學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愛好,以便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
第三段:家訪后的反思
在完成周末老師家訪后,我進行了反思與總結。首先,我思考了家訪的效果和成果,評估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和與家長的溝通效果。其次,我深入分析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問題,并制定了一些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和措施。最后,我總結了家訪過程中面臨的一些難點和挑戰,并思考了如何進一步提高家訪的效果。
第四段:家訪的收獲
通過周末老師家訪,我不僅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家庭背景,還與家長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這種家校合作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重要,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克服困難和問題。同時,家訪還使我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關心他們的成長和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第五段:家訪的啟示
通過參與周末老師家訪活動,我深刻體會到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對于學生的學習以及個人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相輔相成,共同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支持和指導。同時,通過家訪,我們也能更好地了解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
總之,周末老師家訪是一種有益于學生發展和學校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通過與家長的面對面交流,我們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情況,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困惑和需求。同時,家訪也加強了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共同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支持。我相信,在不斷提高家訪的質量和效果的同時,周末老師家訪會在教育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老師家訪心得體會篇九
剛開始家訪時,說實話,心里也沒有底,不知道家長對家訪持什么態度,而我該怎樣做才能體現這次家訪的目的。后來隨著家訪次數的增多,漸漸地開始覺得家訪的意義不一般。很多次打電話和家長聯系要去家訪,家長們先是一楞,隨后忙在電話那頭說,好的,好的。什么時候來,我們在家等您。上得門去,家長又是倒茶,又是切水果,倒把我弄得不好意思。在我交代了一些讓家長注意的事項和要求后,他們都說,孩子快開學了。本來就愁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現在您來家訪,讓我們有了底,孩子也認識了您。不錯不錯。你們學校的家訪活動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方便。通過細致,全面的家庭訪問,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協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經常性的工作。
一、確家訪目的,真情送家長,溫暖給學生
家訪目的在于與家長交流情況,交換意見,共同研究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教育引導學生一定要與家長聯系,雙方只有同心協力,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教育目的。以真誠的愛,去溫暖學生的心,家訪讓我走進學生心里,溝通了師生感情,家訪為班主任工作揚起了風帆。
二、家訪工作長“報喜”,為后進生的轉化創造良好的環境
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說:“稱贊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象陽光一樣,沒有它就無法成長開花”。家訪的目的是關心、愛護、轉化、教育學生,而不是因教師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長“告狀”,因為這無異于給家長送去一根“棍子”,學生回家不免要受嘮叨之苦。這樣做不但解決任何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于教師,給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礙。我家訪的對象若是后進生,對于他們是“雪中送炭”,給以“溫暖”,多給差生家長“報喜”。我利用時間去尋找“雙差生”的閃光點。每次,我多講學生的長處與進步,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有利于達到教育目標。我接觸的“雙差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吃軟不吃硬”。我通過一次次家訪,反復抓,抓反復。積極去找他們的“閃光點”,先感化家長,再去溝通教育學生,給學生自信,希望和熱情。只有這樣,他們那柔弱的心靈之花才能在一個時時刻刻充滿陽光溫暖的環境中盛開,并結出豐碩的果實。
三、交換訪談方式,為家訪工作增加新的內涵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訪的方式也隨著改變。由于人們的職業特點、個人閱歷、經濟狀況、文化素質、思想修養、性格脾氣各不相同,學生家長可分為好多不同的類型。作為班主任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訪的方式不改變,有時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有一個學生家庭條件很好,但父母很溺愛孩子,去他家訪談,父母把自己孩子看成“小太陽”,總認為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干。我一談孩子的缺點錯誤時,他們就不愛聽,甚至替孩子辨護。我沒有硬碰硬,而是借助學校舉行家庭教育講座時機,我力邀此位家長參加學習,并且建議學生家長購買專家編寫的資料,主張家長看看,而后再去家訪。后來家長的思想轉變了。此外,家訪時,我也注意家長的精神狀態、身體情況、家庭氣氛等條件,隨機應變地調動訪談方式和內容。
總之,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愿虛心請教,在“三尺門外”,傾心奉獻,把家訪工作推向一個新階段。
老師家訪心得體會2
老師家訪心得體會篇十
3月25日下午放學后。
魏家村魏曉宇的家長和魏振宇的家長
第一家:“大爺,您的孫女魏曉宇最近在家里表現怎樣?”“她比以前懂事多了,放學后,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督促她完成家庭作業并把她當天所做的家庭作業給我看。雖說我不是很懂,但我可以看得出她做得是否認真。做完后還主動幫我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時掰花角子掰到十點多鐘。講話也比以前有禮貌多了,原來她講話是“吼”出來的,現在可不同了,隔壁的幾個學生都說劉老師可把她們哄得團團轉,很有一手啊。”張大爺說。
第二家:“大爺,您的孫子振宇在家里嗎?”“哦,劉老師來了,請到家里喝茶,他在房里做作業呢,是不是他惹你生氣了。”老大伯說。“沒有啊,他在學校里很聽話的,比開學初用功多了,數學第一單元考了90分。今天,我想請您以學生家長的身份談談對我們學校、老師有什么看法或建議。”王老師說。魏大爺說:“近幾年,特別是今年你們開始家訪以來,群眾對你們學校、對老師好的呼聲大有提高。恕我直言,以前有的家長總是說這說那。說學生回來沒有作業做,孩子們到處玩,我們管不著;打他,他不怕,說他,他不聽,真是無可奈何。只找我們借買學習用品之名要錢買玩具,上游戲室,成績談不上。我的體會:
回來的路上,倆位老人的話讓我思索良久,尤其是具有代溝的.祖孫住在一起,哪有共同語言去交流,哪來涓涓細流去滋潤。除了每天幾個硬幣打發他們外,就是一日三餐保冷暖;若娃們成績不好,學校老師就成了他們的“替罪羊”。其實,每個學生在校的作息時間和學習時間都是相同的,智商也相差無幾,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取決于他們在課堂上是否用功之外,而家庭環境如何和個人學習習慣怎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走進每個學生家庭,具體了解他們的家庭所提供的教育環境,然后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老師家訪心得體會篇十一
近期,我參與了一次家訪活動,并拜訪了君山老師。君山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他用他的熱情和智慧教育了無數學生。在這次家訪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堅持,也學到了一些寶貴的教育經驗。下面,我將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體會和收獲。
第一段:君山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家訪中,我了解到君山老師的教育理念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他不僅希望學生能夠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君山老師采用了多種寓教于樂的教育方法,如講故事、組織小組活動等。他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鼓勵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親自解答和引導他們思考。
第二段:君山老師的治學風范
君山老師的治學風范深深打動了我。他在個人修養、學識素養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對待學問認真負責。他時刻保持一顆謙遜和虛心的心態,善于傾聽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他始終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榜樣。他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教育他們要有事業心、責任心和奉獻精神。
第三段:君山老師對學生的關懷
君山老師對學生的關懷無微不至。他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尊重學生的差異,并用心悉心地指導他們。他善于發現學生的優勢和潛力,并鼓勵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他常常和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困惑和需求,并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用愛和關懷溫暖了每一個學生的心房。
第四段:君山老師的教育成果
君山老師的教育成果顯而易見。他所教育的學生在學科成績上表現出色,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許多學生在君山老師的教育下,變得更加自信、樂觀和積極向上。他們具備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了良好的人際溝通和合作能力。君山老師以他的教育成果證明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的可行性。
第五段:我的體會和收獲
通過這次家訪,我深刻認識到了優秀教師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君山老師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教育經驗,對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他們獲得了全面的發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意識到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斷學習和成長。我會向君山老師學習,提升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熱愛教育事業,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和改變學生的人生。我相信,只有這樣,我才能真正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君山老師。
通過這次家訪,我對君山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他的教育成果和影響力不僅僅體現在學科成績上,更體現在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我將不斷追求進步,不斷豐富自己的教育經驗,以更加優秀的教育者的姿態去影響和改變學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