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制度 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安排篇一
在衛生院公共衛生中設置衛生監督協管工作。
一、具體職責
1.及時掌握協管范圍內職業衛生、傳染病防治一般情況。
2.開展衛生法律、法規及衛生知識的宣傳工作。
3.實施日常性衛生檢查。
4.各衛生室要積極配合監督協管人員工作。
5.對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上報,并積極配合衛生監督所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6.受理轄區內相關案件的投訴、舉報,經調查核實后,及時向縣衛生監督所報告,協助衛生監督員開展相關衛生監督執法工作。
7.發現轄區內的非法行醫案件,及時向縣衛生監督所報告,協助衛生監督員做好非法行醫案件的查處工作。
8.完成上級衛生監督部門指定或交辦的其它各項工作任務。
9.衛生室衛生監督具體職責
(1)依法及時報告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做好衛生法制及衛生知識的宣傳工作
(3)掌握轄區托幼機構、供水單位、餐飲機構基本資料
二、增強監管能力 加強隊伍管理
1.健全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健全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制度,規范督查行為,建立督查信息通報機制。開展衛生監督協管員著裝和執法行為的督查,樹立衛生監督文明執法的良好形象;開展行政許可和行政執法的專項檢查,切實增強衛生監督工作效能。實行報告制度。
2.加強隊伍培訓,規范行政行為。開展衛生監督協管系列知識講座。注重抓好業務知識培訓,提高衛生監督協管員的綜合水平和能力;加強對衛生監督協管員政治素質、服務意識、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培訓,切實增強服務經濟建設大局、服務人民群眾的意識。
3.強化社區、村管理。實行信息員聯系制度,充分發揮督查機構的監管作用。
三、突出監督重點 加大監督力度
1.加強食品衛生監督
(1)積極開展食品安全鄉創建工作,構建科學、高效、協調的餐飲衛生監管機制,完善監督執法網絡體系,深入推行量化分級管理、監督結果公示、衛生管理員制度、規范行政許可等措施,實現我鄉餐飲單位食品衛生狀況根本好轉;加強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預警機制,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不斷完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和應急處置管理體系,增強公眾食品安全信任度;確保不發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2)進一步提高餐飲業食品衛生水平,積極推廣《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以強化原料進貨索證為重點,在餐飲業和集體食堂全面推廣原料進貨臺帳制度,重點查處非法采購使用劣質食用油、添加劑和不合格調味品的行為。
(3)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展公共衛生管理進農村活動,督促落實旅游點、農村家宴、建筑工地食堂的衛生質量安全措施。
(4)開展節假日食品衛生檢查,做好假日、各種重要活動和會議的衛生保障工作,確保重要活動和會議食品安全。
(5)開展食品衛生專項整治行動,查處、曝光一批食品衛生典型違法行為。
2.加強醫療執業監督執法工作
繼續加大對醫療服務市場的監督執法力度,深入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健康權益。進一步理順關系、明確職責,完善醫療執業監督制度,加強日常監督執法,健全并落實醫療執業監督的長效機制。注重投訴舉報,狠抓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非法行醫大要案、典型案件的查處,嚴格責任追究。加大正面宣傳和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增強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法制意識。
3.加大傳染病防治監督力度,做好生活飲用水和重點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
(1)組織開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檢查。加強自建集中式供水、和農村學校飲用水衛生監督,有重點的開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執法工作,提高飲用水衛生監督檢測水平。
(2)加強重點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做好公共場所量化分級管理試點。
(3)結合傳染病防治工作重點,組織開展傳染病疫情報告、醫療廢物處置等監督檢查,貫徹《艾滋病防治條例》,全面提高傳染病防治監督工作水平。
四、加強職業衛生和放射衛生監督管理
根據本地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重點職業病危害人群、重點職業病危害企業(行業)等情況,開展職業衛生監督檢查,加強職業健康監護監督工作,擴大對重點職業病危害勞動者的監護覆蓋面,督促落實職業監護、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制度等工作。開展放射衛生的監督檢查。
今年是衛生監督協管工作重要的一年,工作艱巨,任重道遠。我們將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理論水平、思想覺悟和工作能力不斷提高和進步;力爭在20__年把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做好。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制度 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安排篇二
為進一步優化公共衛生資源配置,健全我市衛生監督網絡體系,切實做好食品安全、學校衛生、飲用水衛生、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事件報告和衛生監督巡查工作,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xx年版)》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以“衛生監督功能下沉,執法監督關口前移,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為目標,按照統一規劃,整合資源的原則,依托現有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立以市衛生監督所為主體,鄉鎮、社區衛生監督協管員為支撐,村級衛生監督信息員為補充的三級衛生監督網絡。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居)衛生室實施衛生監督協管工作,開展食品安全、職業衛生、飲用水衛生、學校衛生、非法行醫和非法采血等方面的巡查、信息收集、信息報告并協助開展調查,及時發現和查處違反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共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保障廣大群眾公共衛生安全。
(一)食品安全信息報告
發現或懷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線索和事件,及時報告市食安委辦公室并協助調查。
(二)職業衛生咨詢指導
在醫療服務過程中,發現從事接觸或可能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服務對象,并對其開展針對性的職業病防治咨詢、指導,對發現的可疑
職業病患者向職業病診斷機構報告。
(三)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
協助衛生監督機構對農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學校供水進行巡查,協助市衛生監督所開展飲用水水質抽檢服務,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協助有關專業機構對供水單位從業人員開展業務培訓。
(四)學校衛生服務
協助衛生監督機構定期對學校傳染病防控開展巡訪,發現問題隱患及時報告;指導學校設立衛生宣傳欄,協助開展學生健康教育。協助有關專業機構對校醫(保健教師)開展業務培訓。
(五)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
定期對轄區內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開展巡訪,發現相關信息及時向市衛生監督所報告。
(一)領導機構
為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湘鄉市衛生監督協管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王澤湘任組長,副局長彭學陽、市衛監所所長黃桂湘任副組長,鄭力鋒、劉小林、周滌江、李輝映、周幼萍等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衛生監督所。由市衛生監督所具體負責管理、培訓、考核等工作。
(二)各級職責
1、衛生監督協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1)負責制定全市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管理制度。
(2)組織開展衛生監督協管員的聘任、培訓等工作。
(3)負責對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村衛生室的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的管理和業務指導。
(4)組織、參與對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的考核評估。
2、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職責
(1)及時掌握協管范圍內食品安全、學校衛生、傳染病防治、飲用水衛生及醫療機構的基本情況,建立底冊和管理檔案。
(2)實施日常性衛生巡查,督促行政相對人按照衛生法律法規進行執業活動,并及時準確填寫《衛生監督協管巡查登記表》。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督促其整改,對拒不整改的或違法情節較嚴重的行政相對人,應及時上報市衛生監督所,并配合調查。
(3)負責轄區內公共衛生事件、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等信息或線索收集、核實、上報工作,及時填寫《衛生監督協管信息登記表》,并協助衛生監督所開展相關衛生監督執法工作。
(4)負責對轄區內村衛生室衛生監督協管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配合市衛生監督所定期對其工作進行考核評估。
(5)受理轄區內相關案件的投訴、舉報。負責轄區內衛生法制宣傳咨詢,協助開展衛生法律、法規及衛生知識的培訓。
(6)負責本級衛生監督等方面的資料收集和檔案管理工作。
(7)完成上級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3、村衛生室職責:
(1)及時收集轄區內食品安全、職業衛生、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控、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等公共衛生信息,及時準確填寫《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登記表》,發現違法行為或異常情況及時報告所在地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積極配合上級調查處理。
(2)負責轄區內公共場所、存在職業危害等單位以及非法行醫、游醫藥販的摸底、造冊和上報工作。
(3)做好衛生法制及衛生知識的咨詢、宣傳工作,
(4) 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成立相應領導小組,制定工作計劃,落實專職工作人員和辦公場所,在現有工作人員中配備專、兼職衛生監督協管員2-3名。在各行政村(居)衛生室中明確一名工作人員作為衛生監督信息員。建立、健全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制度,實現衛生監督工作重心下移。
(二)認真開展巡查、加強信息上報。衛生監督協管員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實巡查,及時準確填寫《衛生監督協管巡查登記表》,每月19日前將《衛生監督協管巡查登記表》、《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登記表》上報至市衛生監督所,每季度月末將巡查和信息登記情況匯總上報至市衛生監督所。
(三)加大培訓力度、定期開展稽查。市衛生監督所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的業務指導和培訓,定期對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協管工作進行稽查,及時解決在衛生監督協查中出現的問題、難題。各鄉鎮(中心)衛生院組織開展轄區內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員培訓,使其掌握協管服務技能,努力提供規范服務。市衛生監督所每年培訓、稽查不少于2次。衛生監督協管員經市以上衛生局培訓與考核合格后發放《衛生監督協管員證》,并配備衛生監督協管制服,統一著裝上崗。
(四)落實服務經費、實行目標考核。鄉鎮衛生監督協管員及衛生監督信息員的工作經費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中統籌安排。衛生監督協管工作考核納入基本公共衛生管理綜合考核,考核結果與經費撥付掛鉤。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制度 衛生監督協管工作安排篇三
為建立健全基層衛生監督協管制度,加強衛生監督執法網絡建設,加快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衛生監督功能下沉,執法關口前移的目標,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根據《衛生部關于做好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衛監督發〔20xx〕82號)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xx版)》精神,緊緊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心任務,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原則,建立完善城鄉衛生監督協管服務網絡和機制,將各項衛生監督協管任務落到基層、落到實處,努力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目標,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
按照“衛生監督功能下沉,執法監督關口前移,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工作要求,在各鎮、街道建立衛生監督協管工作服務站,充分利用基層計生服務站和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協管人員,解決基層衛生監督相對薄弱的問題,從而進一步建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城鄉的衛生監督網絡體系,形成“權責明確、任務清晰、工作規范、上下聯動、高效運轉”的衛生監督協管體系,保障廣大群眾公共衛生安全,確保轄區人口享受均等的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一)人員配置
結合轄區人口情況、衛生協管工作任務,確定孟河鎮衛生院、三井街道、河海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須配備專職衛生監督協管員3-5名,其他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專職衛生監督協管員2-3名。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均須配備1名專兼職的衛生監督檢查人員。
對各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報的人員,由區衛生監督所審核,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實行所在單位和區衛生監督所雙重管理制度。區衛生監督所負責組織對衛生監督協管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與指導、稽查與考評。根據工作需要,區衛生監督所有權統一調配衛生監督協管員開展集中、重大或緊急監督檢查任務。衛生監督協管員所在單位應為其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提供方便和協助。
(二)工作制度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作為十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一,由區衛生監督所負責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的管理。按照國家《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規范》的要求,區衛生監督所必須建立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制度和管理規定(見附件1),包括工作人員職責、信息上報工作制度、衛生知識教育及法制宣傳工作制度、協管員工作規范、協管員管理制度。
(三)硬件保障
各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須獨立設置衛生監督協管科,落實專用的辦公場所,提供必要的辦公設施,區衛生監督所負責統一配置監督、監測等所需的相關工作裝備。
(四)考核評估
衛生監督協管實行項目績效考核,結合區衛計局基本公衛考核的工作要求,由區衛生監督所按照考核細則(另行制定)考核評估,原則上每季度對各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衛生監督協管工作開展考核。最終考核結果以四個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值計算,并結合實際工作量,作為撥付各單位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經費的重要依據。
(一)服務內容
1.食品安全協管服務:開展食品安全信息報告工作,發現食品安全事件或線索按規范要求及時上報衛生職能機構。
2.職業衛生咨詢指導:在醫療服務和巡查過程中,發現可疑職業病患者及時向職業病診斷機構報告;協助衛生職能機構開展職業衛生法律、法規及衛生知識的宣傳、培訓工作。
3.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掌握協管范圍內二次供水單位、學校生活飲用水的基本情況;實施日常性衛生監督巡查,發現異常水質情況及時上報區衛生監督所;協助開展生活飲用水衛生法律、法規及衛生知識的宣傳工作。
4.學校衛生服務:建立轄區學校衛生基本信息檔案,定期對學校生活飲用水、傳染病防控等工作開展巡訪,發現問題隱患及時報告;協助衛生職能機構開展學校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控、飲用水安全等衛生相關知識的宣傳培訓工作。
5.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監測報告:定期對轄區內非法行醫、非法采供血開展巡訪,發現相關信息及時向區衛生監督所報告;指導轄區居民甄別非法行醫及非法采供血液行為,普及就醫安全知識。
6.公共場所衛生巡查:定期對轄區內公共場所開展巡查和宣傳,協助經營者辦理衛生許可證和從業人員健康證,發現公共場所健康危害相關信息及時向區衛生監督所報告。
7.協助區衛生監督所對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并及時反饋各種衛生監督協管信息的活動。完成區衛計局交辦的其他衛生監督協管事項。
(二)服務要求
1.各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衛生監督協管檔案,對管理相對人基本信息及監督協管情況建檔率達100%。
2.各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開展轄區食品安全、職業衛生、飲用水衛生、學校衛生、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公共場所衛生安全巡查,巡查覆蓋率每季不少于1次;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要開展轄區職業衛生、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的巡查工作。
3.按照衛生監督協管服務的規范要求及時做好相關工作記錄,記錄內容應齊全完整、真實準確、書寫規范,各項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及時報告率達100%。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體系。區衛計局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區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的組織、協調、考核和評價工作。各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必須明確一名分管衛生監督協管的領導,并建立衛生監督協管服務隊伍,從而逐步形成以區衛生監督所為中心、基層協管單位為補充的衛生監督工作體系。
(二)完善工作機制,明確重點。建立以監督巡訪職能和衛生監督信息報告為重點的衛生監督協管工作機制,健全衛生監督協管的組織管理、工作流程、信息報送、檔案管理、投訴舉報、考核獎懲等各項制度。根據服務規范要求,各基層醫療機構應明確協管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責任,規范協管服務行為,為開展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奠定基礎。
(三)加強培訓指導,促進規范。建立衛生監督協管培訓機制,堅持“要精、要管用”的原則,由區衛生監督所負責,采取帶教式培訓等多種模式,強化衛生監督協管人員的實踐技能培訓,使衛生監督協管人員熟練掌握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技能,規范開展協管服務,提高衛生監督協管能力。
(四)強化考核督查,提升質量。建立全區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考核機制,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體系,并可作為衛生協管人員獎懲的依據。對于協管工作開展不力的單位給予通報,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