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免费视频_亚洲视频三区_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网站_日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视频精品_天天夜夜操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十二篇)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十二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08 07:35:48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十二篇)
時間:2023-03-08 07:35:48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篇一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大門口)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0xx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岳麓書院平面示意圖前)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和生活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的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岳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了赫曦臺內壁兩側的兩個大字:“壽”、“佛”?關于這“壽”和“佛”這兩個字還有一個傳說。

在唐代,每年的鄉舉考試后,放榜的第二天,州縣的長官都要為得中的舉子舉行宴會 ,名為鹿鳴宴,因為在宴會上要歌唱《詩經?小雅?鹿鳴》而得名,這一傳統一直沿襲到了明清;重返鹿鳴會,是指參加鹿鳴會的舉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夠重返鹿鳴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書院的歷史上,以山長的身份重返鹿鳴宴的,羅典是第一人,這個傳說便發生在羅典重返鹿鳴宴的這一天。

這一天,書院格外熱鬧,達官貴人、名門望族都前來道賀,并且吟詩作賦一顯自己的才華。正當大家正在樂著的時候,一個乞丐模樣的老道想進來 ,守門的人攔也攔不住,老道來到廳堂,向羅典打了一揖首,說道:“眾位施主,貧道也來湊熱鬧”。眾人見他這模樣,都看不起他,想戲弄他一下,叫他寫幾個字來看看。老道聽了,知道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掃把,沾了些黃泥,瞅準赫曦臺上的一面白墻,刷!刷!就是兩筆,寫下了一個丈余高的“壽”字。眾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當回過神來的時候,老道已不知所蹤了。再看這字,健筆如飛、力透骨肌,知道這定非凡人所能為,羅典后悔不已,托人四處去尋找這老道士的下落,但還是無法找到。為了彌補過失,同時也為了對稱,羅典便親自在對面的白墻上補寫了一個“福”字,是一筆寫成的,但這個福字的筆力就無法與“壽”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這個“壽”字有點像什么?是不是有點像龍蛇纏繞在一起,不是“藏龍”的意思嗎?而那個“福”字則有點像猛虎下山,意為“臥虎”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著岳麓書院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請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臺的全貌。赫曦臺在古代實際上是一具戲臺,現在臺前臺后的壁檐上,還有不少戲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別致、形態自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赫曦臺同時也是清代書院學子們進行課余文化活動的一個場所,看來,古代的學生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只會搖頭晃腦苦讀詩書,而不懂得娛樂。

(大 門)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在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執政以前的幾十年間,由于國家動蕩不安,所以官府無暇去興辦學校,所有學校都是私人開辦的,宋真宗執政以后,國家比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聽說岳麓書院的辦學很不錯,又聽說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于世,于是便召見了周式并準備留他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系著岳麓山院,堅拒不從,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就親賜了“岳麓書院”四字及經書等物,岳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的匾,“岳麓書院”原匾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機飛機所炸,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復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據說“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原本是付對聯的上聯,因為出得太好了,無人能對得出下聯,后來有人發現,兩句一拆開也可以成為一付對聯,而且也對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這兩句了。這一付對聯也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現在大家所見到的這對聯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復制的。

請大家看安放在大門兩旁的這一對漢白玉石鼓雙面浮雕,這是一件非常珍貴的藝術品,相傳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書院的著名學生、兩江總督陶澍在沒收貪官曹百萬的財產中發現的,為了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給了岳麓書院珍藏。大家可能會問了,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東西,而且是抄家沒收來的,怎么可以放在書院的大門口呢?其實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書院教育的官學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識分子讀書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書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學,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書院的院長之所以被稱為山長也就是這樣來的。

(二門)

穿過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二門,在二門的門額上懸來“名山壇席”匾,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為衡山的72峰,回雁為首,岳麓為尾,“麓”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書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為有了岳麓書院而更加的有靈氣;“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席位,以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兩旁的對聯“納于大麓,藏之名山”說岳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這樣的環境正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難怪乎岳麓書院能夠培養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門的背面有一匾:“瀟湘槐市”,“槐市”為文化市場,是漢代讀書人聚集的地方,“瀟湘”泛指湖南,“瀟湘槐市”是說岳麓書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學者聚集的場所,引申為岳麓書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漢代槐市之盛。

(教學齋?半學齋)

穿過二門,我們便進入了院內,在左右兩邊,左邊是教學齋,右邊為半學齋,它們都是昔日師生們居舍,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大學集體宿舍。古代書院的教學方式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而古代,大部分時間是在寢室里自修,老師定期開講,解答學生的問題。當年的王夫之、曾國藩以及毛澤東等人均住在這里。

(講堂)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是最能體現岳麓書院作為教學作用的地方。

講堂又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堂,歷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規模的修繕,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又經過同治年間的大修后遺存下來的。

講堂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為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1920xx年湖南工專遷入岳麓書院辦學,匾懸掛在此,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飛機所炸,這是后來重新制作的。

“實事求是”源于《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漢書》在評價獻王的時候,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1920xx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發生重大變革的關鍵時期,各種觀點層出不窮,莫衷一是,校長手諭“實事求是“作為校訓,旨在教育學生從社會的實際出發,求得正確的結論。在教育制度發生變革的關鍵時期,這一校訓起到了辨別方向的作用,并對這里的學生乃至整個中國的命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更是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上升為鄧小平理論的基礎,成為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方針原則。現在,“實事求是”已成為中國建設現代化進程中自理一切復雜疑難問題的最好的解決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伯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戰亂中散失,現匾為1984年根據康熙手跡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北宋時期,理學在洛陽傳播,后來,福建學者楊時到洛陽向程顥、程頤兄弟學習理學,到程家門口時,天正下著大雪,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不敢入內驚擾,就站在門外雪地里等老師醒來。直到老師醒來,他才上前去請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經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當楊時學成南歸時,和頤目送并且非常高興的說:“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要謙虛謹慎,勤奮好學,同時也成了理學南傳的一個重要標志,而朱熹、張栻的理學思想是直接繼承于楊時的,所以說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思想是理學南傳的正統。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的,表示兩位大師平起平坐,不分秋色。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就連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古代上課的時候,學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帶蒲團,席地而坐,以表示對老師的尊重,也顯示了老師的威嚴,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不由得我們產生了敬意,這種滲透著人文精神的講堂就使我們更加感到親切了。

在講堂里,存有不少的對聯 ,這些對聯多為表達個人的志向、稱頌書院或者講明了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大家請看一下這幅對聯,它是清代書院山長曠敏本所撰,上聯是:

是非審之已,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陟岳麓峰頭,朗月太極悠然可會

下聯是:

君親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對聯的意思是這樣的:“是和非要先從自我審察,別人的抵毀和贊譽就由別人去說吧,得和失聽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強求,只要登上岳麓山頭,感受一下朗月清風,天地萬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榮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親恩如何來還報,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賢的道統如何傳播,當登上赫曦臺,感受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對聯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清代培養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請看這塊“岳麓書院學規碑”它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校規,為清乾隆年間所刻,共有9行18條,其中前9條是講如何為人,后9條是進如何為學的。x1993年3月16日參觀岳麓書院的時候,曾認真地閱讀了碑文,認為部分條款對于今天的學生仍有借鑒作用,離開的時候,還特地托有關部門索要比碑的拓片。

大家可能早已經注意到了,在講堂里有4塊大字石碑,上書“忠、孝、廉、節”,為朱熹所撰,現在我們所見的是清道光年間山長歐陽厚均重刻的,每塊高213厘米,寬131米,字高169米,寬122米一般像這么大的石刻漢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單個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國內是極為罕見的,因而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講堂也因此又稱為“忠、孝、廉、節”堂,“忠、孝、廉、節”四字,實際上就是岳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里的校訓。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分別是:“整、齊、嚴、肅”與“忠、孝、廉、節”碑相映襯。

(御書樓)

好的,講堂的講解我們就先講到這里,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

可能有人會問了:御書樓不是在講堂后面嗎?自私到了講堂往前就沒路了?大家請跟我來,其實路就藏在講堂屏壁后面,你會發現后面其實別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書樓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里面的藏書的主要來源有三:一是皇帝賜的,在歷史上,皇帝數次賜書給書院;另外一個來源就是民間收集,以及地方官員、士子名紳以個人的名義捐贈的,最后一個來源就是書院自籌經費購買,或者自己刻書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書樓及里面的所有藏書都被日本的飛機炸毀了,現存的建筑為1986年重建的。現在的御書樓藏書已超過5萬冊,不過它不對外開放,只是作為圖書館代書院的教研人員及書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軒?時務軒?三絕碑)

參觀守御書樓,我們來到書院風景絕佳的地方——百泉軒,因為地處岳麓山清風峽谷口溪泉薈萃處而得名。在宋代,這里是山長的住處,當年,朱熹和當時的山長張栻就曾經在此“晝而燕坐,夜而棲宿”意思就是吃飯、睡覺都離不開這里,這主要是因為百泉軒前面有一個優美的園林,書院八景中,其中就有兩景在園林中,分別是“碧沼觀魚”、“花墩坐月”。

穿過園林后,我們便來到了時務軒,時務軒是為了紀念清未維新派創辦的學校——時務學堂而修建的經念性建筑。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后,民族危機空前加強,為了配合維新運動,同時也為了推進湖南的新政,在譚嗣同等人的活動下,終于獲得朝廷的批準,在長沙小東街設立了時務學堂,由梁啟超在此主教,主要傳播變法的理論,孌法運動失敗后,時務學堂被迫停辦,改為求實書院,后改為湖南大學堂,次年并入岳麓書院并發展成為今天的湖南大學,逃亡日本的梁啟超在1920xx年回到長沙后,到小東街尋訪時務學堂舊址,那時,距時務學堂的創辦已經有20xx年了,原址已改為旅館,房屋雖在,但已面目全非,舊時的學生和老師們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傷心,于是提筆寫下了“時務學堂舊址”以示紀念。經過抗日戰爭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梁公的手跡最終還是到了這里,并且制了碑刻,以示永久紀念。

在時務軒的旁邊就是麓山寺碑,也稱“三絕碑”。麓山寺碑是我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記錄的內容為麓山寺的歷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篆刻家李邕親自撰文、書寫并且鐫刻,因文、書、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絕碑”之稱,又因為要邕曾當過北海太守,因此這塊碑又有“北海碑”之稱,人們常稱其為“北海三絕碑”。

因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歷代想得到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來拓取,因方法不對,使這一碑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文廟?祠堂)

下面我們將參觀岳麓書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們位于中軸線的右側。

中軸線右側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廟建筑群,它是岳麓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為書院所尊奉的學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設功臣、有恩于書院的地方長官、知名山長以及著名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祭祀,達到端正學統,整束學風、啟發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榜樣教育。

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廟,文廟原稱孔廟,是專門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廟對于岳麓書院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歷代都有嚴格的禮規,要求師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長要帶領學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的祭典活動,地方長官也得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文廟的主體建筑是大成殿。這就是大成殿,為什么要稱“大成殿”呢?因為孔子是天下 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來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國各地文廟的主體建筑均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文廟的建筑與剛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顏色不同,文廟所采用的顏色是金黃色,與故宮的顏色是一樣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黃色是古代皇家專用的,民間不得使用,而文廟卻是個例外,其建筑級別也同宮殿,為最高級別的,享有皇家禮的待遇,這也說明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尊師重教和國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龍,抗日戰爭時,大成殿被日本的飛機炸毀,只有這蟠龍幸存。戰后,1946年進行修復,由于當時政局動蕩不安,民不聊生,修復工作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來似乎缺少了皇家應有的氣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遠之”,這樣的廟堂,他可能已經覺得十分奢華了,他老人家應該不會見怪的了。

岳麓書院是目前國惟一一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已經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

穿過大成門,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大門口)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0xx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岳麓書院平面示意圖前)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和生活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的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岳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了赫曦臺內壁兩側的兩個大字:“壽”、“佛”?關于這“壽”和“佛”這兩個字還有一個傳說。

在唐代,每年的鄉舉考試后,放榜的第二天,州縣的長官都要為得中的舉子舉行宴會 ,名為鹿鳴宴,因為在宴會上要歌唱《詩經?小雅?鹿鳴》而得名,這一傳統一直沿襲到了明清;重返鹿鳴會,是指參加鹿鳴會的舉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夠重返鹿鳴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書院的歷史上,以山長的身份重返鹿鳴宴的,羅典是第一人,這個傳說便發生在羅典重返鹿鳴宴的這一天。

這一天,書院格外熱鬧,達官貴人、名門望族都前來道賀,并且吟詩作賦一顯自己的才華。正當大家正在樂著的時候,一個乞丐模樣的老道想進來 ,守門的人攔也攔不住,老道來到廳堂,向羅典打了一揖首,說道:“眾位施主,貧道也來湊熱鬧”。眾人見他這模樣,都看不起他,想戲弄他一下,叫他寫幾個字來看看。老道聽了,知道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掃把,沾了些黃泥,瞅準赫曦臺上的一面白墻,刷!刷!就是兩筆,寫下了一個丈余高的“壽”字。眾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當回過神來的時候,老道已不知所蹤了。再看這字,健筆如飛、力透骨肌,知道這定非凡人所能為,羅典后悔不已,托人四處去尋找這老道士的下落,但還是無法找到。為了彌補過失,同時也為了對稱,羅典便親自在對面的白墻上補寫了一個“福”字,是一筆寫成的,但這個福字的筆力就無法與“壽”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這個“壽”字有點像什么?是不是有點像龍蛇纏繞在一起,不是“藏龍”的意思嗎?而那個“福”字則有點像猛虎下山,意為“臥虎”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著岳麓書院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請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臺的全貌。赫曦臺在古代實際上是一具戲臺,現在臺前臺后的壁檐上,還有不少戲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別致、形態自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赫曦臺同時也是清代書院學子們進行課余文化活動的一個場所,看來,古代的學生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只會搖頭晃腦苦讀詩書,而不懂得娛樂。

(大 門)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在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執政以前的幾十年間,由于國家動蕩不安,所以官府無暇去興辦學校,所有學校都是私人開辦的,宋真宗執政以后,國家比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聽說岳麓書院的辦學很不錯,又聽說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于世,于是便召見了周式并準備留他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系著岳麓山院,堅拒不從,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就親賜了“岳麓書院”四字及經書等物,岳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的匾,“岳麓書院”原匾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機飛機所炸,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復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據說“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原本是付對聯的上聯,因為出得太好了,無人能對得出下聯,后來有人發現,兩句一拆開也可以成為一付對聯,而且也對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這兩句了。這一付對聯也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現在大家所見到的這對聯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復制的。

請大家看安放在大門兩旁的這一對漢白玉石鼓雙面浮雕,這是一件非常珍貴的藝術品,相傳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書院的著名學生、兩江總督陶澍在沒收貪官曹百萬的財產中發現的,為了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給了岳麓書院珍藏。大家可能會問了,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東西,而且是抄家沒收來的,怎么可以放在書院的大門口呢?其實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書院教育的官學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識分子讀書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書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學,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書院的院長之所以被稱為山長也就是這樣來的。

(二門)

穿過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二門,在二門的門額上懸來“名山壇席”匾,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為衡山的72峰,回雁為首,岳麓為尾,“麓”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書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為有了岳麓書院而更加的有靈氣;“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席位,以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兩旁的對聯“納于大麓,藏之名山”說岳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這樣的環境正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難怪乎岳麓書院能夠培養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門的背面有一匾:“瀟湘槐市”,“槐市”為文化市場,是漢代讀書人聚集的地方,“瀟湘”泛指湖南,“瀟湘槐市”是說岳麓書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學者聚集的場所,引申為岳麓書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漢代槐市之盛。

(教學齋?半學齋)

穿過二門,我們便進入了院內,在左右兩邊,左邊是教學齋,右邊為半學齋,它們都是昔日師生們居舍,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大學集體宿舍。古代書院的教學方式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而古代,大部分時間是在寢室里自修,老師定期開講,解答學生的問題。當年的王夫之、曾國藩以及毛澤東等人均住在這里。

(講堂)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是最能體現岳麓書院作為教學作用的地方。

講堂又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堂,歷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規模的修繕,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又經過同治年間的大修后遺存下來的。

講堂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為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1920xx年湖南工專遷入岳麓書院辦學,匾懸掛在此,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飛機所炸,這是后來重新制作的。

“實事求是”源于《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漢書》在評價獻王的時候,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1920xx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發生重大變革的關鍵時期,各種觀點層出不窮,莫衷一是,校長手諭“實事求是“作為校訓,旨在教育學生從社會的實際出發,求得正確的結論。在教育制度發生變革的關鍵時期,這一校訓起到了辨別方向的作用,并對這里的學生乃至整個中國的命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更是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上升為鄧小平理論的基礎,成為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方針原則。現在,“實事求是”已成為中國建設現代化進程中自理一切復雜疑難問題的最好的解決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伯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戰亂中散失,現匾為1984年根據康熙手跡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北宋時期,理學在洛陽傳播,后來,福建學者楊時到洛陽向程顥、程頤兄弟學習理學,到程家門口時,天正下著大雪,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不敢入內驚擾,就站在門外雪地里等老師醒來。直到老師醒來,他才上前去請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經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當楊時學成南歸時,和頤目送并且非常高興的說:“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要謙虛謹慎,勤奮好學,同時也成了理學南傳的一個重要標志,而朱熹、張栻的理學思想是直接繼承于楊時的,所以說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思想是理學南傳的正統。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的,表示兩位大師平起平坐,不分秋色。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就連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古代上課的時候,學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帶蒲團,席地而坐,以表示對老師的尊重,也顯示了老師的威嚴,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不由得我們產生了敬意,這種滲透著人文精神的講堂就使我們更加感到親切了。

在講堂里,存有不少的對聯 ,這些對聯多為表達個人的志向、稱頌書院或者講明了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大家請看一下這幅對聯,它是清代書院山長曠敏本所撰,上聯是:

是非審之已,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陟岳麓峰頭,朗月太極悠然可會

下聯是:

君親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對聯的意思是這樣的:“是和非要先從自我審察,別人的抵毀和贊譽就由別人去說吧,得和失聽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強求,只要登上岳麓山頭,感受一下朗月清風,天地萬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榮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親恩如何來還報,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賢的道統如何傳播,當登上赫曦臺,感受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對聯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清代培養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請看這塊“岳麓書院學規碑”它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校規,為清乾隆年間所刻,共有9行18條,其中前9條是講如何為人,后9條是進如何為學的。x1993年3月16日參觀岳麓書院的時候,曾認真地閱讀了碑文,認為部分條款對于今天的學生仍有借鑒作用,離開的時候,還特地托有關部門索要比碑的拓片。

大家可能早已經注意到了,在講堂里有4塊大字石碑,上書“忠、孝、廉、節”,為朱熹所撰,現在我們所見的是清道光年間山長歐陽厚均重刻的,每塊高213厘米,寬131米,字高169米,寬122米一般像這么大的石刻漢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單個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國內是極為罕見的,因而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講堂也因此又稱為“忠、孝、廉、節”堂,“忠、孝、廉、節”四字,實際上就是岳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里的校訓。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分別是:“整、齊、嚴、肅”與“忠、孝、廉、節”碑相映襯。

(御書樓)

好的,講堂的講解我們就先講到這里,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

可能有人會問了:御書樓不是在講堂后面嗎?自私到了講堂往前就沒路了?大家請跟我來,其實路就藏在講堂屏壁后面,你會發現后面其實別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書樓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里面的藏書的主要來源有三:一是皇帝賜的,在歷史上,皇帝數次賜書給書院;另外一個來源就是民間收集,以及地方官員、士子名紳以個人的名義捐贈的,最后一個來源就是書院自籌經費購買,或者自己刻書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書樓及里面的所有藏書都被日本的飛機炸毀了,現存的建筑為1986年重建的。現在的御書樓藏書已超過5萬冊,不過它不對外開放,只是作為圖書館代書院的教研人員及書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軒?時務軒?三絕碑)

參觀守御書樓,我們來到書院風景絕佳的地方——百泉軒,因為地處岳麓山清風峽谷口溪泉薈萃處而得名。在宋代,這里是山長的住處,當年,朱熹和當時的山長張栻就曾經在此“晝而燕坐,夜而棲宿”意思就是吃飯、睡覺都離不開這里,這主要是因為百泉軒前面有一個優美的園林,書院八景中,其中就有兩景在園林中,分別是“碧沼觀魚”、“花墩坐月”。

穿過園林后,我們便來到了時務軒,時務軒是為了紀念清未維新派創辦的學校——時務學堂而修建的經念性建筑。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后,民族危機空前加強,為了配合維新運動,同時也為了推進湖南的新政,在譚嗣同等人的活動下,終于獲得朝廷的批準,在長沙小東街設立了時務學堂,由梁啟超在此主教,主要傳播變法的理論,孌法運動失敗后,時務學堂被迫停辦,改為求實書院,后改為湖南大學堂,次年并入岳麓書院并發展成為今天的湖南大學,逃亡日本的梁啟超在1920xx年回到長沙后,到小東街尋訪時務學堂舊址,那時,距時務學堂的創辦已經有20xx年了,原址已改為旅館,房屋雖在,但已面目全非,舊時的學生和老師們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傷心,于是提筆寫下了“時務學堂舊址”以示紀念。經過抗日戰爭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梁公的手跡最終還是到了這里,并且制了碑刻,以示永久紀念。

在時務軒的旁邊就是麓山寺碑,也稱“三絕碑”。麓山寺碑是我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記錄的內容為麓山寺的歷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篆刻家李邕親自撰文、書寫并且鐫刻,因文、書、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絕碑”之稱,又因為要邕曾當過北海太守,因此這塊碑又有“北海碑”之稱,人們常稱其為“北海三絕碑”。

因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歷代想得到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來拓取,因方法不對,使這一碑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文廟?祠堂)

下面我們將參觀岳麓書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們位于中軸線的右側。

中軸線右側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廟建筑群,它是岳麓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為書院所尊奉的學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設功臣、有恩于書院的地方長官、知名山長以及著名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祭祀,達到端正學統,整束學風、啟發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榜樣教育。

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廟,文廟原稱孔廟,是專門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廟對于岳麓書院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歷代都有嚴格的禮規,要求師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長要帶領學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的祭典活動,地方長官也得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文廟的主體建筑是大成殿。這就是大成殿,為什么要稱“大成殿”呢?因為孔子是天下 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來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國各地文廟的主體建筑均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文廟的建筑與剛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顏色不同,文廟所采用的顏色是金黃色,與故宮的顏色是一樣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黃色是古代皇家專用的,民間不得使用,而文廟卻是個例外,其建筑級別也同宮殿,為最高級別的,享有皇家禮的待遇,這也說明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尊師重教和國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龍,抗日戰爭時,大成殿被日本的飛機炸毀,只有這蟠龍幸存。戰后,1946年進行修復,由于當時政局動蕩不安,民不聊生,修復工作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來似乎缺少了皇家應有的氣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遠之”,這樣的廟堂,他可能已經覺得十分奢華了,他老人家應該不會見怪的了。

岳麓書院是目前國惟一一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已經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

穿過大成門,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篇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大門口)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0xx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岳麓書院平面示意圖前)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和生活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的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岳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了赫曦臺內壁兩側的兩個大字:“壽”、“佛”?關于這“壽”和“佛”這兩個字還有一個傳說。

在唐代,每年的鄉舉考試后,放榜的第二天,州縣的長官都要為得中的舉子舉行宴會 ,名為鹿鳴宴,因為在宴會上要歌唱《詩經?小雅?鹿鳴》而得名,這一傳統一直沿襲到了明清;重返鹿鳴會,是指參加鹿鳴會的舉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夠重返鹿鳴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書院的歷史上,以山長的身份重返鹿鳴宴的,羅典是第一人,這個傳說便發生在羅典重返鹿鳴宴的這一天。

這一天,書院格外熱鬧,達官貴人、名門望族都前來道賀,并且吟詩作賦一顯自己的才華。正當大家正在樂著的時候,一個乞丐模樣的老道想進來 ,守門的人攔也攔不住,老道來到廳堂,向羅典打了一揖首,說道:“眾位施主,貧道也來湊熱鬧”。眾人見他這模樣,都看不起他,想戲弄他一下,叫他寫幾個字來看看。老道聽了,知道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掃把,沾了些黃泥,瞅準赫曦臺上的一面白墻,刷!刷!就是兩筆,寫下了一個丈余高的“壽”字。眾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當回過神來的時候,老道已不知所蹤了。再看這字,健筆如飛、力透骨肌,知道這定非凡人所能為,羅典后悔不已,托人四處去尋找這老道士的下落,但還是無法找到。為了彌補過失,同時也為了對稱,羅典便親自在對面的白墻上補寫了一個“福”字,是一筆寫成的,但這個福字的筆力就無法與“壽”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這個“壽”字有點像什么?是不是有點像龍蛇纏繞在一起,不是“藏龍”的意思嗎?而那個“福”字則有點像猛虎下山,意為“臥虎”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著岳麓書院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請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臺的全貌。赫曦臺在古代實際上是一具戲臺,現在臺前臺后的壁檐上,還有不少戲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別致、形態自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赫曦臺同時也是清代書院學子們進行課余文化活動的一個場所,看來,古代的學生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只會搖頭晃腦苦讀詩書,而不懂得娛樂。

(大 門)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在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執政以前的幾十年間,由于國家動蕩不安,所以官府無暇去興辦學校,所有學校都是私人開辦的,宋真宗執政以后,國家比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聽說岳麓書院的辦學很不錯,又聽說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于世,于是便召見了周式并準備留他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系著岳麓山院,堅拒不從,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就親賜了“岳麓書院”四字及經書等物,岳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的匾,“岳麓書院”原匾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機飛機所炸,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復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據說“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原本是付對聯的上聯,因為出得太好了,無人能對得出下聯,后來有人發現,兩句一拆開也可以成為一付對聯,而且也對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這兩句了。這一付對聯也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現在大家所見到的這對聯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復制的。

請大家看安放在大門兩旁的這一對漢白玉石鼓雙面浮雕,這是一件非常珍貴的藝術品,相傳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書院的著名學生、兩江總督陶澍在沒收貪官曹百萬的財產中發現的,為了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給了岳麓書院珍藏。大家可能會問了,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東西,而且是抄家沒收來的,怎么可以放在書院的大門口呢?其實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書院教育的官學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識分子讀書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書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學,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書院的院長之所以被稱為山長也就是這樣來的。

(二門)

穿過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二門,在二門的門額上懸來“名山壇席”匾,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為衡山的72峰,回雁為首,岳麓為尾,“麓”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書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為有了岳麓書院而更加的有靈氣;“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席位,以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兩旁的對聯“納于大麓,藏之名山”說岳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這樣的環境正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難怪乎岳麓書院能夠培養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門的背面有一匾:“瀟湘槐市”,“槐市”為文化市場,是漢代讀書人聚集的地方,“瀟湘”泛指湖南,“瀟湘槐市”是說岳麓書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學者聚集的場所,引申為岳麓書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漢代槐市之盛。

(教學齋?半學齋)

穿過二門,我們便進入了院內,在左右兩邊,左邊是教學齋,右邊為半學齋,它們都是昔日師生們居舍,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大學集體宿舍。古代書院的教學方式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而古代,大部分時間是在寢室里自修,老師定期開講,解答學生的問題。當年的王夫之、曾國藩以及毛澤東等人均住在這里。

(講堂)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是最能體現岳麓書院作為教學作用的地方。

講堂又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堂,歷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規模的修繕,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又經過同治年間的大修后遺存下來的。

講堂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為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1920xx年湖南工專遷入岳麓書院辦學,匾懸掛在此,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飛機所炸,這是后來重新制作的。

“實事求是”源于《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漢書》在評價獻王的時候,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1920xx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發生重大變革的關鍵時期,各種觀點層出不窮,莫衷一是,校長手諭“實事求是“作為校訓,旨在教育學生從社會的實際出發,求得正確的結論。在教育制度發生變革的關鍵時期,這一校訓起到了辨別方向的作用,并對這里的學生乃至整個中國的命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更是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上升為鄧小平理論的基礎,成為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方針原則。現在,“實事求是”已成為中國建設現代化進程中自理一切復雜疑難問題的最好的解決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伯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戰亂中散失,現匾為1984年根據康熙手跡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北宋時期,理學在洛陽傳播,后來,福建學者楊時到洛陽向程顥、程頤兄弟學習理學,到程家門口時,天正下著大雪,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不敢入內驚擾,就站在門外雪地里等老師醒來。直到老師醒來,他才上前去請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經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當楊時學成南歸時,和頤目送并且非常高興的說:“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要謙虛謹慎,勤奮好學,同時也成了理學南傳的一個重要標志,而朱熹、張栻的理學思想是直接繼承于楊時的,所以說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思想是理學南傳的正統。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的,表示兩位大師平起平坐,不分秋色。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就連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古代上課的時候,學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帶蒲團,席地而坐,以表示對老師的尊重,也顯示了老師的威嚴,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不由得我們產生了敬意,這種滲透著人文精神的講堂就使我們更加感到親切了。

在講堂里,存有不少的對聯 ,這些對聯多為表達個人的志向、稱頌書院或者講明了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大家請看一下這幅對聯,它是清代書院山長曠敏本所撰,上聯是:

是非審之已,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陟岳麓峰頭,朗月太極悠然可會

下聯是:

君親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對聯的意思是這樣的:“是和非要先從自我審察,別人的抵毀和贊譽就由別人去說吧,得和失聽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強求,只要登上岳麓山頭,感受一下朗月清風,天地萬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榮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親恩如何來還報,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賢的道統如何傳播,當登上赫曦臺,感受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對聯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清代培養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請看這塊“岳麓書院學規碑”它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校規,為清乾隆年間所刻,共有9行18條,其中前9條是講如何為人,后9條是進如何為學的。x1993年3月16日參觀岳麓書院的時候,曾認真地閱讀了碑文,認為部分條款對于今天的學生仍有借鑒作用,離開的時候,還特地托有關部門索要比碑的拓片。

大家可能早已經注意到了,在講堂里有4塊大字石碑,上書“忠、孝、廉、節”,為朱熹所撰,現在我們所見的是清道光年間山長歐陽厚均重刻的,每塊高213厘米,寬131米,字高169米,寬122米一般像這么大的石刻漢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單個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國內是極為罕見的,因而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講堂也因此又稱為“忠、孝、廉、節”堂,“忠、孝、廉、節”四字,實際上就是岳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里的校訓。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分別是:“整、齊、嚴、肅”與“忠、孝、廉、節”碑相映襯。

(御書樓)

好的,講堂的講解我們就先講到這里,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

可能有人會問了:御書樓不是在講堂后面嗎?自私到了講堂往前就沒路了?大家請跟我來,其實路就藏在講堂屏壁后面,你會發現后面其實別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書樓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里面的藏書的主要來源有三:一是皇帝賜的,在歷史上,皇帝數次賜書給書院;另外一個來源就是民間收集,以及地方官員、士子名紳以個人的名義捐贈的,最后一個來源就是書院自籌經費購買,或者自己刻書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書樓及里面的所有藏書都被日本的飛機炸毀了,現存的建筑為1986年重建的。現在的御書樓藏書已超過5萬冊,不過它不對外開放,只是作為圖書館代書院的教研人員及書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軒?時務軒?三絕碑)

參觀守御書樓,我們來到書院風景絕佳的地方——百泉軒,因為地處岳麓山清風峽谷口溪泉薈萃處而得名。在宋代,這里是山長的住處,當年,朱熹和當時的山長張栻就曾經在此“晝而燕坐,夜而棲宿”意思就是吃飯、睡覺都離不開這里,這主要是因為百泉軒前面有一個優美的園林,書院八景中,其中就有兩景在園林中,分別是“碧沼觀魚”、“花墩坐月”。

穿過園林后,我們便來到了時務軒,時務軒是為了紀念清未維新派創辦的學校——時務學堂而修建的經念性建筑。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后,民族危機空前加強,為了配合維新運動,同時也為了推進湖南的新政,在譚嗣同等人的活動下,終于獲得朝廷的批準,在長沙小東街設立了時務學堂,由梁啟超在此主教,主要傳播變法的理論,孌法運動失敗后,時務學堂被迫停辦,改為求實書院,后改為湖南大學堂,次年并入岳麓書院并發展成為今天的湖南大學,逃亡日本的梁啟超在1920xx年回到長沙后,到小東街尋訪時務學堂舊址,那時,距時務學堂的創辦已經有20xx年了,原址已改為旅館,房屋雖在,但已面目全非,舊時的學生和老師們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傷心,于是提筆寫下了“時務學堂舊址”以示紀念。經過抗日戰爭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梁公的手跡最終還是到了這里,并且制了碑刻,以示永久紀念。

在時務軒的旁邊就是麓山寺碑,也稱“三絕碑”。麓山寺碑是我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記錄的內容為麓山寺的歷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篆刻家李邕親自撰文、書寫并且鐫刻,因文、書、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絕碑”之稱,又因為要邕曾當過北海太守,因此這塊碑又有“北海碑”之稱,人們常稱其為“北海三絕碑”。

因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歷代想得到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來拓取,因方法不對,使這一碑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文廟?祠堂)

下面我們將參觀岳麓書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們位于中軸線的右側。

中軸線右側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廟建筑群,它是岳麓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為書院所尊奉的學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設功臣、有恩于書院的地方長官、知名山長以及著名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祭祀,達到端正學統,整束學風、啟發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榜樣教育。

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廟,文廟原稱孔廟,是專門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廟對于岳麓書院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歷代都有嚴格的禮規,要求師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長要帶領學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的祭典活動,地方長官也得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文廟的主體建筑是大成殿。這就是大成殿,為什么要稱“大成殿”呢?因為孔子是天下 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來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國各地文廟的主體建筑均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文廟的建筑與剛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顏色不同,文廟所采用的顏色是金黃色,與故宮的顏色是一樣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黃色是古代皇家專用的,民間不得使用,而文廟卻是個例外,其建筑級別也同宮殿,為最高級別的,享有皇家禮的待遇,這也說明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尊師重教和國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龍,抗日戰爭時,大成殿被日本的飛機炸毀,只有這蟠龍幸存。戰后,1946年進行修復,由于當時政局動蕩不安,民不聊生,修復工作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來似乎缺少了皇家應有的氣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遠之”,這樣的廟堂,他可能已經覺得十分奢華了,他老人家應該不會見怪的了。

岳麓書院是目前國惟一一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已經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

穿過大成門,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篇四

岳麓書院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很高興能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這里就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塊“千年學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岳麓書院之所以被稱為“千年學府“,是因為,在北宋時期,統治者實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勵民間辦學,于是,書院的教育功能凸顯,成為與官學、私學并存的一種新的教育制度。當時最著名的書院有河南應天書院、河南嵩陽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和湖南岳麓書院。而其中又只有岳麓書院延續辦學千年,直至今日發展成現代的大學——湖南大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千年學府濃郁的文化氣息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臺呀,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南宋乾道年間,著名理學家朱熹應岳麓書院山長張栻的邀請,在岳麓書院講學時,常常很早的時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大家再隨我往前走。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塊匾,是宋真宗御賜的。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是出自《左傳》,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用現代漢語解釋一下呢,就是說,湘楚大地人才眾多,岳麓書院這里尤為興盛。 正好是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后來因為朱熹寫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

第一文庫網 ,所有又被稱為“忠孝廉節堂”。

講堂共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這是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寫的。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又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一位我們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和壯大的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陳頤、陳顥兩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的。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當年啊,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而朱張會講,也開創了中國書院會講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這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

好了,我們今天的游覽呢,也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謝謝大家。歡迎下次有機會再來岳麓書院游覽。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篇五

岳麓書院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很高興能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這里就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塊“千年學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岳麓書院之所以被稱為“千年學府“,是因為,在北宋時期,統治者實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勵民間辦學,于是,書院的教育功能凸顯,成為與官學、私學并存的一種新的教育制度。當時最著名的書院有河南應天書院、河南嵩陽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和湖南岳麓書院。而其中又只有岳麓書院延續辦學千年,直至今日發展成現代的大學——湖南大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千年學府濃郁的文化氣息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臺呀,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南宋乾道年間,著名理學家朱熹應岳麓書院山長張栻的邀請,在岳麓書院講學時,常常很早的時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大家再隨我往前走。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塊匾,是宋真宗御賜的。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是出自《左傳》,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用現代漢語解釋一下呢,就是說,湘楚大地人才眾多,岳麓書院這里尤為興盛。 正好是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后來因為朱熹寫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

第一文庫網 ,所有又被稱為“忠孝廉節堂”。

講堂共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這是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寫的。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又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一位我們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和壯大的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陳頤、陳顥兩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的。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當年啊,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而朱張會講,也開創了中國書院會講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這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

好了,我們今天的游覽呢,也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謝謝大家。歡迎下次有機會再來岳麓書院游覽。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篇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大門口)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0xx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岳麓書院平面示意圖前)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和生活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的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岳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了赫曦臺內壁兩側的兩個大字:“壽”、“佛”?關于這“壽”和“佛”這兩個字還有一個傳說。

在唐代,每年的鄉舉考試后,放榜的第二天,州縣的長官都要為得中的舉子舉行宴會 ,名為鹿鳴宴,因為在宴會上要歌唱《詩經?小雅?鹿鳴》而得名,這一傳統一直沿襲到了明清;重返鹿鳴會,是指參加鹿鳴會的舉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夠重返鹿鳴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書院的歷史上,以山長的身份重返鹿鳴宴的,羅典是第一人,這個傳說便發生在羅典重返鹿鳴宴的這一天。

這一天,書院格外熱鬧,達官貴人、名門望族都前來道賀,并且吟詩作賦一顯自己的才華。正當大家正在樂著的時候,一個乞丐模樣的老道想進來 ,守門的人攔也攔不住,老道來到廳堂,向羅典打了一揖首,說道:“眾位施主,貧道也來湊熱鬧”。眾人見他這模樣,都看不起他,想戲弄他一下,叫他寫幾個字來看看。老道聽了,知道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掃把,沾了些黃泥,瞅準赫曦臺上的一面白墻,刷!刷!就是兩筆,寫下了一個丈余高的“壽”字。眾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當回過神來的時候,老道已不知所蹤了。再看這字,健筆如飛、力透骨肌,知道這定非凡人所能為,羅典后悔不已,托人四處去尋找這老道士的下落,但還是無法找到。為了彌補過失,同時也為了對稱,羅典便親自在對面的白墻上補寫了一個“福”字,是一筆寫成的,但這個福字的筆力就無法與“壽”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這個“壽”字有點像什么?是不是有點像龍蛇纏繞在一起,不是“藏龍”的意思嗎?而那個“福”字則有點像猛虎下山,意為“臥虎”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著岳麓書院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請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臺的全貌。赫曦臺在古代實際上是一具戲臺,現在臺前臺后的壁檐上,還有不少戲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別致、形態自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赫曦臺同時也是清代書院學子們進行課余文化活動的一個場所,看來,古代的學生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只會搖頭晃腦苦讀詩書,而不懂得娛樂。

(大 門)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在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執政以前的幾十年間,由于國家動蕩不安,所以官府無暇去興辦學校,所有學校都是私人開辦的,宋真宗執政以后,國家比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聽說岳麓書院的辦學很不錯,又聽說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于世,于是便召見了周式并準備留他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系著岳麓山院,堅拒不從,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就親賜了“岳麓書院”四字及經書等物,岳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的匾,“岳麓書院”原匾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機飛機所炸,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復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據說“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原本是付對聯的上聯,因為出得太好了,無人能對得出下聯,后來有人發現,兩句一拆開也可以成為一付對聯,而且也對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這兩句了。這一付對聯也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現在大家所見到的這對聯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復制的。

請大家看安放在大門兩旁的這一對漢白玉石鼓雙面浮雕,這是一件非常珍貴的藝術品,相傳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書院的著名學生、兩江總督陶澍在沒收貪官曹百萬的財產中發現的,為了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給了岳麓書院珍藏。大家可能會問了,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東西,而且是抄家沒收來的,怎么可以放在書院的大門口呢?其實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書院教育的官學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識分子讀書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書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學,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書院的院長之所以被稱為山長也就是這樣來的。

(二門)

穿過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二門,在二門的門額上懸來“名山壇席”匾,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為衡山的72峰,回雁為首,岳麓為尾,“麓”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書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為有了岳麓書院而更加的有靈氣;“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席位,以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兩旁的對聯“納于大麓,藏之名山”說岳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這樣的環境正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難怪乎岳麓書院能夠培養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門的背面有一匾:“瀟湘槐市”,“槐市”為文化市場,是漢代讀書人聚集的地方,“瀟湘”泛指湖南,“瀟湘槐市”是說岳麓書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學者聚集的場所,引申為岳麓書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漢代槐市之盛。

(教學齋?半學齋)

穿過二門,我們便進入了院內,在左右兩邊,左邊是教學齋,右邊為半學齋,它們都是昔日師生們居舍,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大學集體宿舍。古代書院的教學方式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而古代,大部分時間是在寢室里自修,老師定期開講,解答學生的問題。當年的王夫之、曾國藩以及毛澤東等人均住在這里。

(講堂)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是最能體現岳麓書院作為教學作用的地方。

講堂又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堂,歷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規模的修繕,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又經過同治年間的大修后遺存下來的。

講堂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為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1920xx年湖南工專遷入岳麓書院辦學,匾懸掛在此,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飛機所炸,這是后來重新制作的。

“實事求是”源于《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漢書》在評價獻王的時候,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1920xx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發生重大變革的關鍵時期,各種觀點層出不窮,莫衷一是,校長手諭“實事求是“作為校訓,旨在教育學生從社會的實際出發,求得正確的結論。在教育制度發生變革的關鍵時期,這一校訓起到了辨別方向的作用,并對這里的學生乃至整個中國的命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更是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上升為鄧小平理論的基礎,成為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方針原則。現在,“實事求是”已成為中國建設現代化進程中自理一切復雜疑難問題的最好的解決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伯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戰亂中散失,現匾為1984年根據康熙手跡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北宋時期,理學在洛陽傳播,后來,福建學者楊時到洛陽向程顥、程頤兄弟學習理學,到程家門口時,天正下著大雪,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不敢入內驚擾,就站在門外雪地里等老師醒來。直到老師醒來,他才上前去請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經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當楊時學成南歸時,和頤目送并且非常高興的說:“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要謙虛謹慎,勤奮好學,同時也成了理學南傳的一個重要標志,而朱熹、張栻的理學思想是直接繼承于楊時的,所以說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思想是理學南傳的正統。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的,表示兩位大師平起平坐,不分秋色。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就連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古代上課的時候,學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帶蒲團,席地而坐,以表示對老師的尊重,也顯示了老師的威嚴,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不由得我們產生了敬意,這種滲透著人文精神的講堂就使我們更加感到親切了。

在講堂里,存有不少的對聯 ,這些對聯多為表達個人的志向、稱頌書院或者講明了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大家請看一下這幅對聯,它是清代書院山長曠敏本所撰,上聯是:

是非審之已,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陟岳麓峰頭,朗月太極悠然可會

下聯是:

君親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對聯的意思是這樣的:“是和非要先從自我審察,別人的抵毀和贊譽就由別人去說吧,得和失聽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強求,只要登上岳麓山頭,感受一下朗月清風,天地萬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榮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親恩如何來還報,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賢的道統如何傳播,當登上赫曦臺,感受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對聯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清代培養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請看這塊“岳麓書院學規碑”它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校規,為清乾隆年間所刻,共有9行18條,其中前9條是講如何為人,后9條是進如何為學的。x1993年3月16日參觀岳麓書院的時候,曾認真地閱讀了碑文,認為部分條款對于今天的學生仍有借鑒作用,離開的時候,還特地托有關部門索要比碑的拓片。

大家可能早已經注意到了,在講堂里有4塊大字石碑,上書“忠、孝、廉、節”,為朱熹所撰,現在我們所見的是清道光年間山長歐陽厚均重刻的,每塊高213厘米,寬131米,字高169米,寬122米一般像這么大的石刻漢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單個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國內是極為罕見的,因而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講堂也因此又稱為“忠、孝、廉、節”堂,“忠、孝、廉、節”四字,實際上就是岳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里的校訓。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分別是:“整、齊、嚴、肅”與“忠、孝、廉、節”碑相映襯。

(御書樓)

好的,講堂的講解我們就先講到這里,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

可能有人會問了:御書樓不是在講堂后面嗎?自私到了講堂往前就沒路了?大家請跟我來,其實路就藏在講堂屏壁后面,你會發現后面其實別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書樓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里面的藏書的主要來源有三:一是皇帝賜的,在歷史上,皇帝數次賜書給書院;另外一個來源就是民間收集,以及地方官員、士子名紳以個人的名義捐贈的,最后一個來源就是書院自籌經費購買,或者自己刻書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書樓及里面的所有藏書都被日本的飛機炸毀了,現存的建筑為1986年重建的。現在的御書樓藏書已超過5萬冊,不過它不對外開放,只是作為圖書館代書院的教研人員及書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軒?時務軒?三絕碑)

參觀守御書樓,我們來到書院風景絕佳的地方——百泉軒,因為地處岳麓山清風峽谷口溪泉薈萃處而得名。在宋代,這里是山長的住處,當年,朱熹和當時的山長張栻就曾經在此“晝而燕坐,夜而棲宿”意思就是吃飯、睡覺都離不開這里,這主要是因為百泉軒前面有一個優美的園林,書院八景中,其中就有兩景在園林中,分別是“碧沼觀魚”、“花墩坐月”。

穿過園林后,我們便來到了時務軒,時務軒是為了紀念清未維新派創辦的學校——時務學堂而修建的經念性建筑。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后,民族危機空前加強,為了配合維新運動,同時也為了推進湖南的新政,在譚嗣同等人的活動下,終于獲得朝廷的批準,在長沙小東街設立了時務學堂,由梁啟超在此主教,主要傳播變法的理論,孌法運動失敗后,時務學堂被迫停辦,改為求實書院,后改為湖南大學堂,次年并入岳麓書院并發展成為今天的湖南大學,逃亡日本的梁啟超在1920xx年回到長沙后,到小東街尋訪時務學堂舊址,那時,距時務學堂的創辦已經有20xx年了,原址已改為旅館,房屋雖在,但已面目全非,舊時的學生和老師們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傷心,于是提筆寫下了“時務學堂舊址”以示紀念。經過抗日戰爭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梁公的手跡最終還是到了這里,并且制了碑刻,以示永久紀念。

在時務軒的旁邊就是麓山寺碑,也稱“三絕碑”。麓山寺碑是我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記錄的內容為麓山寺的歷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篆刻家李邕親自撰文、書寫并且鐫刻,因文、書、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絕碑”之稱,又因為要邕曾當過北海太守,因此這塊碑又有“北海碑”之稱,人們常稱其為“北海三絕碑”。

因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歷代想得到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來拓取,因方法不對,使這一碑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文廟?祠堂)

下面我們將參觀岳麓書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們位于中軸線的右側。

中軸線右側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廟建筑群,它是岳麓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為書院所尊奉的學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設功臣、有恩于書院的地方長官、知名山長以及著名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祭祀,達到端正學統,整束學風、啟發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榜樣教育。

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廟,文廟原稱孔廟,是專門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廟對于岳麓書院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歷代都有嚴格的禮規,要求師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長要帶領學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的祭典活動,地方長官也得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文廟的主體建筑是大成殿。這就是大成殿,為什么要稱“大成殿”呢?因為孔子是天下 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來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國各地文廟的主體建筑均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文廟的建筑與剛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顏色不同,文廟所采用的顏色是金黃色,與故宮的顏色是一樣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黃色是古代皇家專用的,民間不得使用,而文廟卻是個例外,其建筑級別也同宮殿,為最高級別的,享有皇家禮的待遇,這也說明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尊師重教和國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龍,抗日戰爭時,大成殿被日本的飛機炸毀,只有這蟠龍幸存。戰后,1946年進行修復,由于當時政局動蕩不安,民不聊生,修復工作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來似乎缺少了皇家應有的氣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遠之”,這樣的廟堂,他可能已經覺得十分奢華了,他老人家應該不會見怪的了。

岳麓書院是目前國惟一一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已經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

穿過大成門,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篇七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觀游覽,很高興能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岳麓書院導游詞。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就是岳麓書院的前門了。請大家抬頭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太守朱洞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它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及睢陽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從岳麓書院的這幅平面圖上,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和祭祀。

這里是赫曦臺,赫曦臺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朱熹在岳麓書院講學的時候,常常很早就爬起來跑到岳麓山頂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后來張栻就在這里修了一個臺,取名“赫曦臺”。

沿著中軸線,我們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岳麓書院”這塊匾,是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御賜的。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這一付對聯也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講堂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后來因為朱熹寫了“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所以又稱“忠孝廉節堂”。

講堂內共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是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寫的。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這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我們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壯大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程頤、程顥兩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栻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而設的。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

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這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謝謝大家!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篇八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大門口)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0xx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岳麓書院平面示意圖前)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和生活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的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岳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了赫曦臺內壁兩側的兩個大字:“壽”、“佛”?關于這“壽”和“佛”這兩個字還有一個傳說。

在唐代,每年的鄉舉考試后,放榜的第二天,州縣的長官都要為得中的舉子舉行宴會 ,名為鹿鳴宴,因為在宴會上要歌唱《詩經?小雅?鹿鳴》而得名,這一傳統一直沿襲到了明清;重返鹿鳴會,是指參加鹿鳴會的舉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夠重返鹿鳴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書院的歷史上,以山長的身份重返鹿鳴宴的,羅典是第一人,這個傳說便發生在羅典重返鹿鳴宴的這一天。

這一天,書院格外熱鬧,達官貴人、名門望族都前來道賀,并且吟詩作賦一顯自己的才華。正當大家正在樂著的時候,一個乞丐模樣的老道想進來 ,守門的人攔也攔不住,老道來到廳堂,向羅典打了一揖首,說道:“眾位施主,貧道也來湊熱鬧”。眾人見他這模樣,都看不起他,想戲弄他一下,叫他寫幾個字來看看。老道聽了,知道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掃把,沾了些黃泥,瞅準赫曦臺上的一面白墻,刷!刷!就是兩筆,寫下了一個丈余高的“壽”字。眾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當回過神來的時候,老道已不知所蹤了。再看這字,健筆如飛、力透骨肌,知道這定非凡人所能為,羅典后悔不已,托人四處去尋找這老道士的下落,但還是無法找到。為了彌補過失,同時也為了對稱,羅典便親自在對面的白墻上補寫了一個“福”字,是一筆寫成的,但這個福字的筆力就無法與“壽”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這個“壽”字有點像什么?是不是有點像龍蛇纏繞在一起,不是“藏龍”的意思嗎?而那個“福”字則有點像猛虎下山,意為“臥虎”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著岳麓書院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請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臺的全貌。赫曦臺在古代實際上是一具戲臺,現在臺前臺后的壁檐上,還有不少戲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別致、形態自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赫曦臺同時也是清代書院學子們進行課余文化活動的一個場所,看來,古代的學生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只會搖頭晃腦苦讀詩書,而不懂得娛樂。

(大 門)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在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執政以前的幾十年間,由于國家動蕩不安,所以官府無暇去興辦學校,所有學校都是私人開辦的,宋真宗執政以后,國家比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聽說岳麓書院的辦學很不錯,又聽說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于世,于是便召見了周式并準備留他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系著岳麓山院,堅拒不從,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就親賜了“岳麓書院”四字及經書等物,岳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的匾,“岳麓書院”原匾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機飛機所炸,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復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據說“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原本是付對聯的上聯,因為出得太好了,無人能對得出下聯,后來有人發現,兩句一拆開也可以成為一付對聯,而且也對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這兩句了。這一付對聯也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現在大家所見到的這對聯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復制的。

請大家看安放在大門兩旁的這一對漢白玉石鼓雙面浮雕,這是一件非常珍貴的藝術品,相傳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書院的著名學生、兩江總督陶澍在沒收貪官曹百萬的財產中發現的,為了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給了岳麓書院珍藏。大家可能會問了,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東西,而且是抄家沒收來的,怎么可以放在書院的大門口呢?其實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書院教育的官學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識分子讀書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書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學,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書院的院長之所以被稱為山長也就是這樣來的。

(二門)

穿過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二門,在二門的門額上懸來“名山壇席”匾,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為衡山的72峰,回雁為首,岳麓為尾,“麓”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書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為有了岳麓書院而更加的有靈氣;“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席位,以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兩旁的對聯“納于大麓,藏之名山”說岳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這樣的環境正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難怪乎岳麓書院能夠培養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門的背面有一匾:“瀟湘槐市”,“槐市”為文化市場,是漢代讀書人聚集的地方,“瀟湘”泛指湖南,“瀟湘槐市”是說岳麓書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學者聚集的場所,引申為岳麓書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漢代槐市之盛。

(教學齋?半學齋)

穿過二門,我們便進入了院內,在左右兩邊,左邊是教學齋,右邊為半學齋,它們都是昔日師生們居舍,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大學集體宿舍。古代書院的教學方式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而古代,大部分時間是在寢室里自修,老師定期開講,解答學生的問題。當年的王夫之、曾國藩以及毛澤東等人均住在這里。

(講堂)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是最能體現岳麓書院作為教學作用的地方。

講堂又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堂,歷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規模的修繕,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又經過同治年間的大修后遺存下來的。

講堂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為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1920xx年湖南工專遷入岳麓書院辦學,匾懸掛在此,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飛機所炸,這是后來重新制作的。

“實事求是”源于《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漢書》在評價獻王的時候,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1920xx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發生重大變革的關鍵時期,各種觀點層出不窮,莫衷一是,校長手諭“實事求是“作為校訓,旨在教育學生從社會的實際出發,求得正確的結論。在教育制度發生變革的關鍵時期,這一校訓起到了辨別方向的作用,并對這里的學生乃至整個中國的命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更是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上升為鄧小平理論的基礎,成為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方針原則。現在,“實事求是”已成為中國建設現代化進程中自理一切復雜疑難問題的最好的解決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伯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戰亂中散失,現匾為1984年根據康熙手跡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北宋時期,理學在洛陽傳播,后來,福建學者楊時到洛陽向程顥、程頤兄弟學習理學,到程家門口時,天正下著大雪,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不敢入內驚擾,就站在門外雪地里等老師醒來。直到老師醒來,他才上前去請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經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當楊時學成南歸時,和頤目送并且非常高興的說:“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要謙虛謹慎,勤奮好學,同時也成了理學南傳的一個重要標志,而朱熹、張栻的理學思想是直接繼承于楊時的,所以說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思想是理學南傳的正統。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的,表示兩位大師平起平坐,不分秋色。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就連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古代上課的時候,學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帶蒲團,席地而坐,以表示對老師的尊重,也顯示了老師的威嚴,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不由得我們產生了敬意,這種滲透著人文精神的講堂就使我們更加感到親切了。

在講堂里,存有不少的對聯 ,這些對聯多為表達個人的志向、稱頌書院或者講明了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大家請看一下這幅對聯,它是清代書院山長曠敏本所撰,上聯是:

是非審之已,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陟岳麓峰頭,朗月太極悠然可會

下聯是:

君親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對聯的意思是這樣的:“是和非要先從自我審察,別人的抵毀和贊譽就由別人去說吧,得和失聽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強求,只要登上岳麓山頭,感受一下朗月清風,天地萬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榮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親恩如何來還報,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賢的道統如何傳播,當登上赫曦臺,感受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對聯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清代培養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請看這塊“岳麓書院學規碑”它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校規,為清乾隆年間所刻,共有9行18條,其中前9條是講如何為人,后9條是進如何為學的。x1993年3月16日參觀岳麓書院的時候,曾認真地閱讀了碑文,認為部分條款對于今天的學生仍有借鑒作用,離開的時候,還特地托有關部門索要比碑的拓片。

大家可能早已經注意到了,在講堂里有4塊大字石碑,上書“忠、孝、廉、節”,為朱熹所撰,現在我們所見的是清道光年間山長歐陽厚均重刻的,每塊高213厘米,寬131米,字高169米,寬122米一般像這么大的石刻漢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單個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國內是極為罕見的,因而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講堂也因此又稱為“忠、孝、廉、節”堂,“忠、孝、廉、節”四字,實際上就是岳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里的校訓。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分別是:“整、齊、嚴、肅”與“忠、孝、廉、節”碑相映襯。

(御書樓)

好的,講堂的講解我們就先講到這里,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

可能有人會問了:御書樓不是在講堂后面嗎?自私到了講堂往前就沒路了?大家請跟我來,其實路就藏在講堂屏壁后面,你會發現后面其實別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書樓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里面的藏書的主要來源有三:一是皇帝賜的,在歷史上,皇帝數次賜書給書院;另外一個來源就是民間收集,以及地方官員、士子名紳以個人的名義捐贈的,最后一個來源就是書院自籌經費購買,或者自己刻書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書樓及里面的所有藏書都被日本的飛機炸毀了,現存的建筑為1986年重建的。現在的御書樓藏書已超過5萬冊,不過它不對外開放,只是作為圖書館代書院的教研人員及書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軒?時務軒?三絕碑)

參觀守御書樓,我們來到書院風景絕佳的地方——百泉軒,因為地處岳麓山清風峽谷口溪泉薈萃處而得名。在宋代,這里是山長的住處,當年,朱熹和當時的山長張栻就曾經在此“晝而燕坐,夜而棲宿”意思就是吃飯、睡覺都離不開這里,這主要是因為百泉軒前面有一個優美的園林,書院八景中,其中就有兩景在園林中,分別是“碧沼觀魚”、“花墩坐月”。

穿過園林后,我們便來到了時務軒,時務軒是為了紀念清未維新派創辦的學校——時務學堂而修建的經念性建筑。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后,民族危機空前加強,為了配合維新運動,同時也為了推進湖南的新政,在譚嗣同等人的活動下,終于獲得朝廷的批準,在長沙小東街設立了時務學堂,由梁啟超在此主教,主要傳播變法的理論,孌法運動失敗后,時務學堂被迫停辦,改為求實書院,后改為湖南大學堂,次年并入岳麓書院并發展成為今天的湖南大學,逃亡日本的梁啟超在1920xx年回到長沙后,到小東街尋訪時務學堂舊址,那時,距時務學堂的創辦已經有20xx年了,原址已改為旅館,房屋雖在,但已面目全非,舊時的學生和老師們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傷心,于是提筆寫下了“時務學堂舊址”以示紀念。經過抗日戰爭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梁公的手跡最終還是到了這里,并且制了碑刻,以示永久紀念。

在時務軒的旁邊就是麓山寺碑,也稱“三絕碑”。麓山寺碑是我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記錄的內容為麓山寺的歷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篆刻家李邕親自撰文、書寫并且鐫刻,因文、書、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絕碑”之稱,又因為要邕曾當過北海太守,因此這塊碑又有“北海碑”之稱,人們常稱其為“北海三絕碑”。

因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歷代想得到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來拓取,因方法不對,使這一碑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文廟?祠堂)

下面我們將參觀岳麓書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們位于中軸線的右側。

中軸線右側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廟建筑群,它是岳麓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為書院所尊奉的學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設功臣、有恩于書院的地方長官、知名山長以及著名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祭祀,達到端正學統,整束學風、啟發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榜樣教育。

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廟,文廟原稱孔廟,是專門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廟對于岳麓書院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歷代都有嚴格的禮規,要求師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長要帶領學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的祭典活動,地方長官也得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文廟的主體建筑是大成殿。這就是大成殿,為什么要稱“大成殿”呢?因為孔子是天下 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來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國各地文廟的主體建筑均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文廟的建筑與剛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顏色不同,文廟所采用的顏色是金黃色,與故宮的顏色是一樣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黃色是古代皇家專用的,民間不得使用,而文廟卻是個例外,其建筑級別也同宮殿,為最高級別的,享有皇家禮的待遇,這也說明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尊師重教和國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龍,抗日戰爭時,大成殿被日本的飛機炸毀,只有這蟠龍幸存。戰后,1946年進行修復,由于當時政局動蕩不安,民不聊生,修復工作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來似乎缺少了皇家應有的氣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遠之”,這樣的廟堂,他可能已經覺得十分奢華了,他老人家應該不會見怪的了。

岳麓書院是目前國惟一一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已經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

穿過大成門,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篇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大門口)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0xx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岳麓書院平面示意圖前)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和生活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的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岳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了赫曦臺內壁兩側的兩個大字:“壽”、“佛”?關于這“壽”和“佛”這兩個字還有一個傳說。

在唐代,每年的鄉舉考試后,放榜的第二天,州縣的長官都要為得中的舉子舉行宴會 ,名為鹿鳴宴,因為在宴會上要歌唱《詩經?6?1小雅?6?1鹿鳴》而得名,這一傳統一直沿襲到了明清;重返鹿鳴會,是指參加鹿鳴會的舉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夠重返鹿鳴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書院的歷史上,以山長的身份重返鹿鳴宴的,羅典是第一人,這個傳說便發生在羅典重返鹿鳴宴的這一天。

這一天,書院格外熱鬧,達官貴人、名門望族都前來道賀,并且吟詩作賦一顯自己的才華。正當大家正在樂著的時候,一個乞丐模樣的老道想進來 ,守門的人攔也攔不住,老道來到廳堂,向羅典打了一揖首,說道:“眾位施主,貧道也來湊熱鬧”。眾人見他這模樣,都看不起他,想戲弄他一下,叫他寫幾個字來看看。老道聽了,知道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掃把,沾了些黃泥,瞅準赫曦臺上的一面白墻,刷!刷!就是兩筆,寫下了一個丈余高的“壽”字。眾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當回過神來的時候,老道已不知所蹤了。再看這字,健筆如飛、力透骨肌,知道這定非凡人所能為,羅典后悔不已,托人四處去尋找這老道士的下落,但還是無法找到。為了彌補過失,同時也為了對稱,羅典便親自在對面的白墻上補寫了一個“福”字,是一筆寫成的,但這個福字的筆力就無法與“壽”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這個“壽”字有點像什么?是不是有點像龍蛇纏繞在一起,不是“藏龍”的意思嗎?而那個“福”字則有點像猛虎下山,意為“臥虎”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著岳麓書院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請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臺的全貌。赫曦臺在古代實際上是一具戲臺,現在臺前臺后的壁檐上,還有不少戲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別致、形態自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赫曦臺同時也是清代書院學子們進行課余文化活動的一個場所,看來,古代的學生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只會搖頭晃腦苦讀詩書,而不懂得娛樂。

(大 門)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在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執政以前的幾十年間,由于國家動蕩不安,所以官府無暇去興辦學校,所有學校都是私人開辦的,宋真宗執政以后,國家比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聽說岳麓書院的辦學很不錯,又聽說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于世,于是便召見了周式并準備留他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系著岳麓山院,堅拒不從,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就親賜了“岳麓書院”四字及經書等物,岳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的匾,“岳麓書院”原匾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機飛機所炸,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復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6?1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6?1泰伯》“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據說“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原本是付對聯的上聯,因為出得太好了,無人能對得出下聯,后來有人發現,兩句一拆開也可以成為一付對聯,而且也對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這兩句了。這一付對聯也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現在大家所見到的這對聯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復制的。

請大家看安放在大門兩旁的這一對漢白玉石鼓雙面浮雕,這是一件非常珍貴的藝術品,相傳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書院的著名學生、兩江總督陶澍在沒收貪官曹百萬的財產中發現的,為了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給了岳麓書院珍藏。大家可能會問了,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東西,而且是抄家沒收來的,怎么可以放在書院的大門口呢?其實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書院教育的官學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識分子讀書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書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學,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書院的院長之所以被稱為山長也就是這樣來的。

(二門)

穿過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二門,在二門的門額上懸來“名山壇席”匾,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為衡山的72峰,回雁為首,岳麓為尾,“麓”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書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為有了岳麓書院而更加的有靈氣;“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席位,以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兩旁的對聯“納于大麓,藏之名山”說岳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這樣的環境正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難怪乎岳麓書院能夠培養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門的背面有一匾:“瀟湘槐市”,“槐市”為文化市場,是漢代讀書人聚集的地方,“瀟湘”泛指湖南,“瀟湘槐市”是說岳麓書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學者聚集的場所,引申為岳麓書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漢代槐市之盛。

(教學齋?6?1半學齋)

穿過二門,我們便進入了院內,在左右兩邊,左邊是教學齋,右邊為半學齋,它們都是昔日師生們居舍,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大學集體宿舍。古代書院的教學方式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而古代,大部分時間是在寢室里自修,老師定期開講,解答學生的問題。當年的王夫之、曾國藩以及毛澤東等人均住在這里。

(講堂)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是最能體現岳麓書院作為教學作用的地方。

講堂又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堂,歷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規模的修繕,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又經過同治年間的大修后遺存下來的。

講堂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為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1920xx年湖南工專遷入岳麓書院辦學,匾懸掛在此,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飛機所炸,這是后來重新制作的。

“實事求是”源于《漢書?6?1河間獻王劉德傳》,《漢書》在評價獻王的時候,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1920xx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發生重大變革的關鍵時期,各種觀點層出不窮,莫衷一是,校長手諭“實事求是“作為校訓,旨在教育學生從社會的實際出發,求得正確的結論。在教育制度發生變革的關鍵時期,這一校訓起到了辨別方向的作用,并對這里的學生乃至整個中國的命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更是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上升為鄧小平理論的基礎,成為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方針原則。現在,“實事求是”已成為中國建設現代化進程中自理一切復雜疑難問題的最好的解決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伯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戰亂中散失,現匾為1984年根據康熙手跡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北宋時期,理學在洛陽傳播,后來,福建學者楊時到洛陽向程顥、程頤兄弟學習理學,到程家門口時,天正下著大雪,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不敢入內驚擾,就站在門外雪地里等老師醒來。直到老師醒來,他才上前去請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經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當楊時學成南歸時,和頤目送并且非常高興的說:“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要謙虛謹慎,勤奮好學,同時也成了理學南傳的一個重要標志,而朱熹、張栻的理學思想是直接繼承于楊時的,所以說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思想是理學南傳的正統。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的,表示兩位大師平起平坐,不分秋色。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就連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古代上課的時候,學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帶蒲團,席地而坐,以表示對老師的尊重,也顯示了老師的威嚴,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不由得我們產生了敬意,這種滲透著人文精神的講堂就使我們更加感到親切了。

在講堂里,存有不少的對聯 ,這些對聯多為表達個人的志向、稱頌書院或者講明了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大家請看一下這幅對聯,它是清代書院山長曠敏本所撰,上聯是:

是非審之已,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陟岳麓峰頭,朗月太極悠然可會

下聯是: 君親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對聯的意思是這樣的:“是和非要先從自我審察,別人的抵毀和贊譽就由別人去說吧,得和失聽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強求,只要登上岳麓山頭,感受一下朗月清風,天地萬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榮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親恩如何來還報,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賢的道統如何傳播,當登上赫曦臺,感受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對聯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清代培養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請看這塊“岳麓書院學規碑”它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校規,為清乾隆年間所刻,共有9行18條,其中前9條是講如何為人,后9條是進如何為學的。x1993年3月16日參觀岳麓書院的時候,曾認真地閱讀了碑文,認為部分條款對于今天的學生仍有借鑒作用,離開的時候,還特地托有關部門索要比碑的拓片。

大家可能早已經注意到了,在講堂里有4塊大字石碑,上書“忠、孝、廉、節”,為朱熹所撰,現在我們所見的是清道光年間山長歐陽厚均重刻的,每塊高213厘米,寬131米,字高169米,寬122米一般像這么大的石刻漢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單個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國內是極為罕見的,因而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講堂也因此又稱為“忠、孝、廉、節”堂,“忠、孝、廉、節”四字,實際上就是岳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里的校訓。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分別是:“整、齊、嚴、肅”與“忠、孝、廉、節”碑相映襯。

(御書樓)

好的,講堂的講解我們就先講到這里,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

可能有人會問了:御書樓不是在講堂后面嗎?自私到了講堂往前就沒路了?大家請跟我來,其實路就藏在講堂屏壁后面,你會發現后面其實別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書樓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里面的藏書的主要來源有三:一是皇帝賜的,在歷史上,皇帝數次賜書給書院;另外一個來源就是民間收集,以及地方官員、士子名紳以個人的名義捐贈的,最后一個來源就是書院自籌經費購買,或者自己刻書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書樓及里面的所有藏書都被日本的飛機炸毀了,現存的建筑為1986年重建的。現在的御書樓藏書已超過5萬冊,不過它不對外開放,只是作為圖書館代書院的教研人員及書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軒?6?1時務軒?6?1三絕碑)

參觀守御書樓,我們來到書院風景絕佳的地方——百泉軒,因為地處岳麓山清風峽谷口溪泉薈萃處而得名。在宋代,這里是山長的住處,當年,朱熹和當時的山長張栻就曾經在此“晝而燕坐,夜而棲宿”意思就是吃飯、睡覺都離不開這里,這主要是因為百泉軒前面有一個優美的園林,書院八景中,其中就有兩景在園林中,分別是“碧沼觀魚”、“花墩坐月”。

穿過園林后,我們便來到了時務軒,時務軒是為了紀念清未維新派創辦的學校——時務學堂而修建的經念性建筑。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后,民族危機空前加強,為了配合維新運動,同時也為了推進湖南的新政,在譚嗣同等人的活動下,終于獲得朝廷的批準,在長沙小東街設立了時務學堂,由梁啟超在此主教,主要傳播變法的理論,孌法運動失敗后,時務學堂被迫停辦,改為求實書院,后改為湖南大學堂,次年并入岳麓書院并發展成為今天的湖南大學,逃亡日本的梁啟超在1920xx年回到長沙后,到小東街尋訪時務學堂舊址,那時,距時務學堂的創辦已經有20xx年了,原址已改為旅館,房屋雖在,但已面目全非,舊時的學生和老師們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傷心,于是提筆寫下了“時務學堂舊址”以示紀念。經過抗日戰爭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梁公的手跡最終還是到了這里,并且制了碑刻,以示永久紀念。

在時務軒的旁邊就是麓山寺碑,也稱“三絕碑”。麓山寺碑是我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記錄的內容為麓山寺的歷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篆刻家李邕親自撰文、書寫并且鐫刻,因文、書、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絕碑”之稱,又因為要邕曾當過北海太守,因此這塊碑又有“北海碑”之稱,人們常稱其為“北海三絕碑”。

因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歷代想得到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來拓取,因方法不對,使這一碑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文廟?6?1祠堂)

下面我們將參觀岳麓書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們位于中軸線的右側。

中軸線右側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廟建筑群,它是岳麓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為書院所尊奉的學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設功臣、有恩于書院的地方長官、知名山長以及著名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祭祀,達到端正學統,整束學風、啟發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榜樣教育。

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廟,文廟原稱孔廟,是專門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廟對于岳麓書院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歷代都有嚴格的禮規,要求師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長要帶領學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的祭典活動,地方長官也得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文廟的主體建筑是大成殿。這就是大成殿,為什么要稱“大成殿”呢?因為孔子是天下 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來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國各地文廟的主體建筑均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文廟的建筑與剛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顏色不同,文廟所采用的顏色是金黃色,與故宮的顏色是一樣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黃色是古代皇家專用的,民間不得使用,而文廟卻是個例外,其建筑級別也同宮殿,為最高級別的,享有皇家禮的待遇,這也說明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尊師重教和國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龍,抗日戰爭時,大成殿被日本的飛機炸毀,只有這蟠龍幸存。戰后,1946年進行修復,由于當時政局動蕩不安,民不聊生,修復工作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來似乎缺少了皇家應有的氣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遠之”,這樣的廟堂,他可能已經覺得十分奢華了,他老人家應該不會見怪的了。

岳麓書院是目前國惟一一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已經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

穿過大成門,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篇十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我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我將盡力使大家通過的講解,對岳麓書院的歷史、書院的文化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

(岳麓書院大門口)

岳麓書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風峽口,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主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請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為什么岳麓書院有“千年學府”之稱呢?原來,岳麓書院從潭州(現在的長沙)太守朱洞創建于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經來1020xx年的歷史了,所以有千年學府之稱。上面大家所見到的這塊匾是1986年岳麓書院舉行1010周年慶典時,湖南大學長沙校友會贈送給岳麓書院的,這四個字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

經過一千多年歷史的發展,沉積在岳麓書院各種建筑之上的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得今天的岳麓書院更加充滿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學府濃厚的文化氣息吧!

(岳麓書院平面示意圖前)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有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這些建筑都位于中軸線上,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軸線的兩側主要是齋舍和祭祀的專用實祠堂,這種布局體現我國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級有別、主次鮮明的社會倫理關系。

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此外還有活動區和生活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我們講解的重點放在赫曦臺、講堂及御書樓等處。

(赫曦臺上,“壽”、“佛”字前)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的意思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當年,朱熹應著名的理學大師張栻的邀請,千里迢迢的從福建省的崇安來到長沙岳麓書院講學,在長沙停留了兩個多月,清晨的時候,朱熹常常和張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頂看日出,每當見到旭日騰空,霞光萬丈,山川市井,萬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陽中的時候,便激動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將他們觀日出的這個地方定名為“赫曦”,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了赫曦臺內壁兩側的兩個大字:“壽”、“佛”?關于這“壽”和“佛”這兩個字還有一個傳說。

在唐代,每年的鄉舉考試后,放榜的第二天,州縣的長官都要為得中的舉子舉行宴會 ,名為鹿鳴宴,因為在宴會上要歌唱《詩經?6?1小雅?6?1鹿鳴》而得名,這一傳統一直沿襲到了明清;重返鹿鳴會,是指參加鹿鳴會的舉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夠重返鹿鳴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書院的歷史上,以山長的身份重返鹿鳴宴的,羅典是第一人,這個傳說便發生在羅典重返鹿鳴宴的這一天。

這一天,書院格外熱鬧,達官貴人、名門望族都前來道賀,并且吟詩作賦一顯自己的才華。正當大家正在樂著的時候,一個乞丐模樣的老道想進來 ,守門的人攔也攔不住,老道來到廳堂,向羅典打了一揖首,說道:“眾位施主,貧道也來湊熱鬧”。眾人見他這模樣,都看不起他,想戲弄他一下,叫他寫幾個字來看看。老道聽了,知道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掃把,沾了些黃泥,瞅準赫曦臺上的一面白墻,刷!刷!就是兩筆,寫下了一個丈余高的“壽”字。眾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當回過神來的時候,老道已不知所蹤了。再看這字,健筆如飛、力透骨肌,知道這定非凡人所能為,羅典后悔不已,托人四處去尋找這老道士的下落,但還是無法找到。為了彌補過失,同時也為了對稱,羅典便親自在對面的白墻上補寫了一個“福”字,是一筆寫成的,但這個福字的筆力就無法與“壽”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這個“壽”字有點像什么?是不是有點像龍蛇纏繞在一起,不是“藏龍”的意思嗎?而那個“福”字則有點像猛虎下山,意為“臥虎”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著岳麓書院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請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臺的全貌。赫曦臺在古代實際上是一具戲臺,現在臺前臺后的壁檐上,還有不少戲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別致、形態自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赫曦臺同時也是清代書院學子們進行課余文化活動的一個場所,看來,古代的學生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只會搖頭晃腦苦讀詩書,而不懂得娛樂。

(大 門)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岳麓書院的大門,原先的大門在江濱牌樓路一帶的,舊稱“中門”,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門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間進行過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將軍門式的結構,五間硬山頂。

在北宋第二個皇帝宋真宗執政以前的幾十年間,由于國家動蕩不安,所以官府無暇去興辦學校,所有學校都是私人開辦的,宋真宗執政以后,國家比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聽說岳麓書院的辦學很不錯,又聽說山長周式以德行著稱于世,于是便召見了周式并準備留他在京城講學做官,但周式心系著岳麓山院,堅拒不從,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就親賜了“岳麓書院”四字及經書等物,岳麓書院從此名聞天下,求學者絡繹不絕,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一。大家請抬頭看一下大門上面的匾,“岳麓書院”原匾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機飛機所炸,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復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6?1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6?1泰伯》“唐虞之際,于斯為盛”。據說“惟楚有材,于斯為盛”原本是付對聯的上聯,因為出得太好了,無人能對得出下聯,后來有人發現,兩句一拆開也可以成為一付對聯,而且也對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這兩句了。這一付對聯也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現在大家所見到的這對聯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復制的。

請大家看安放在大門兩旁的這一對漢白玉石鼓雙面浮雕,這是一件非常珍貴的藝術品,相傳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書院的著名學生、兩江總督陶澍在沒收貪官曹百萬的財產中發現的,為了報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給了岳麓書院珍藏。大家可能會問了,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東西,而且是抄家沒收來的,怎么可以放在書院的大門口呢?其實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書院教育的官學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識分子讀書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書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學,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書院的院長之所以被稱為山長也就是這樣來的。

(二門)

穿過大門,我們就來到了二門,在二門的門額上懸來“名山壇席”匾,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為衡山的72峰,回雁為首,岳麓為尾,“麓”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書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為有了岳麓書院而更加的有靈氣;“壇席”即席位,除地為壇,上設席位,以示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兩旁的對聯“納于大麓,藏之名山”說岳麓書院被浩瀚青翠的樹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這樣的環境正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難怪乎岳麓書院能夠培養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門的背面有一匾:“瀟湘槐市”,“槐市”為文化市場,是漢代讀書人聚集的地方,“瀟湘”泛指湖南,“瀟湘槐市”是說岳麓書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學者聚集的場所,引申為岳麓書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漢代槐市之盛。

(教學齋?6?1半學齋)

穿過二門,我們便進入了院內,在左右兩邊,左邊是教學齋,右邊為半學齋,它們都是昔日師生們居舍,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大學集體宿舍。古代書院的教學方式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而古代,大部分時間是在寢室里自修,老師定期開講,解答學生的問題。當年的王夫之、曾國藩以及毛澤東等人均住在這里。

(講堂)

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是書院教學重地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也是我們今天講解的重點,是最能體現岳麓書院作為教學作用的地方。

講堂又稱“靜一堂”或“忠、孝、廉、節”堂,歷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規模的修繕,現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重建,又經過同治年間的大修后遺存下來的。

講堂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為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1920xx年湖南工專遷入岳麓書院辦學,匾懸掛在此,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飛機所炸,這是后來重新制作的。

“實事求是”源于《漢書?6?1河間獻王劉德傳》,《漢書》在評價獻王的時候,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1920xx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發生重大變革的關鍵時期,各種觀點層出不窮,莫衷一是,校長手諭“實事求是“作為校訓,旨在教育學生從社會的實際出發,求得正確的結論。在教育制度發生變革的關鍵時期,這一校訓起到了辨別方向的作用,并對這里的學生乃至整個中國的命運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更是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上升為鄧小平理論的基礎,成為指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方針原則。現在,“實事求是”已成為中國建設現代化進程中自理一切復雜疑難問題的最好的解決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伯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戰亂中散失,現匾為1984年根據康熙手跡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北宋時期,理學在洛陽傳播,后來,福建學者楊時到洛陽向程顥、程頤兄弟學習理學,到程家門口時,天正下著大雪,兩位老師正在午休,楊時不敢入內驚擾,就站在門外雪地里等老師醒來。直到老師醒來,他才上前去請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經留下了兩個深深的足印,當楊時學成南歸時,和頤目送并且非常高興的說:“吾道南矣”。“程門立雪”的故事不僅教育大家要謙虛謹慎,勤奮好學,同時也成了理學南傳的一個重要標志,而朱熹、張栻的理學思想是直接繼承于楊時的,所以說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思想是理學南傳的正統。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的,表示兩位大師平起平坐,不分秋色。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就連池塘里的水都被喝干了,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古代上課的時候,學生不能坐在凳子上,大多自己帶蒲團,席地而坐,以表示對老師的尊重,也顯示了老師的威嚴,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當年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不由得我們產生了敬意,這種滲透著人文精神的講堂就使我們更加感到親切了。

在講堂里,存有不少的對聯 ,這些對聯多為表達個人的志向、稱頌書院或者講明了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大家請看一下這幅對聯,它是清代書院山長曠敏本所撰,上聯是:

是非審之已,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陟岳麓峰頭,朗月太極悠然可會

下聯是: 君親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對聯的意思是這樣的:“是和非要先從自我審察,別人的抵毀和贊譽就由別人去說吧,得和失聽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強求,只要登上岳麓山頭,感受一下朗月清風,天地萬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榮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親恩如何來還報,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賢的道統如何傳播,當登上赫曦臺,感受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對聯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清代培養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請看這塊“岳麓書院學規碑”它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校規,為清乾隆年間所刻,共有9行18條,其中前9條是講如何為人,后9條是進如何為學的。x1993年3月16日參觀岳麓書院的時候,曾認真地閱讀了碑文,認為部分條款對于今天的學生仍有借鑒作用,離開的時候,還特地托有關部門索要比碑的拓片。

大家可能早已經注意到了,在講堂里有4塊大字石碑,上書“忠、孝、廉、節”,為朱熹所撰,現在我們所見的是清道光年間山長歐陽厚均重刻的,每塊高213厘米,寬131米,字高169米,寬122米一般像這么大的石刻漢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單個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國內是極為罕見的,因而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講堂也因此又稱為“忠、孝、廉、節”堂,“忠、孝、廉、節”四字,實際上就是岳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里的校訓。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分別是:“整、齊、嚴、肅”與“忠、孝、廉、節”碑相映襯。

(御書樓)

好的,講堂的講解我們就先講到這里,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

可能有人會問了:御書樓不是在講堂后面嗎?自私到了講堂往前就沒路了?大家請跟我來,其實路就藏在講堂屏壁后面,你會發現后面其實別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書樓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里面的藏書的主要來源有三:一是皇帝賜的,在歷史上,皇帝數次賜書給書院;另外一個來源就是民間收集,以及地方官員、士子名紳以個人的名義捐贈的,最后一個來源就是書院自籌經費購買,或者自己刻書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書樓及里面的所有藏書都被日本的飛機炸毀了,現存的建筑為1986年重建的。現在的御書樓藏書已超過5萬冊,不過它不對外開放,只是作為圖書館代書院的教研人員及書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軒?6?1時務軒?6?1三絕碑)

參觀守御書樓,我們來到書院風景絕佳的地方——百泉軒,因為地處岳麓山清風峽谷口溪泉薈萃處而得名。在宋代,這里是山長的住處,當年,朱熹和當時的山長張栻就曾經在此“晝而燕坐,夜而棲宿”意思就是吃飯、睡覺都離不開這里,這主要是因為百泉軒前面有一個優美的園林,書院八景中,其中就有兩景在園林中,分別是“碧沼觀魚”、“花墩坐月”。

穿過園林后,我們便來到了時務軒,時務軒是為了紀念清未維新派創辦的學校——時務學堂而修建的經念性建筑。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后,民族危機空前加強,為了配合維新運動,同時也為了推進湖南的新政,在譚嗣同等人的活動下,終于獲得朝廷的批準,在長沙小東街設立了時務學堂,由梁啟超在此主教,主要傳播變法的理論,孌法運動失敗后,時務學堂被迫停辦,改為求實書院,后改為湖南大學堂,次年并入岳麓書院并發展成為今天的湖南大學,逃亡日本的梁啟超在1920xx年回到長沙后,到小東街尋訪時務學堂舊址,那時,距時務學堂的創辦已經有20xx年了,原址已改為旅館,房屋雖在,但已面目全非,舊時的學生和老師們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傷心,于是提筆寫下了“時務學堂舊址”以示紀念。經過抗日戰爭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梁公的手跡最終還是到了這里,并且制了碑刻,以示永久紀念。

在時務軒的旁邊就是麓山寺碑,也稱“三絕碑”。麓山寺碑是我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一塊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記錄的內容為麓山寺的歷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篆刻家李邕親自撰文、書寫并且鐫刻,因文、書、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絕碑”之稱,又因為要邕曾當過北海太守,因此這塊碑又有“北海碑”之稱,人們常稱其為“北海三絕碑”。

因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歷代想得到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來拓取,因方法不對,使這一碑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文廟?6?1祠堂)

下面我們將參觀岳麓書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們位于中軸線的右側。

中軸線右側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廟建筑群,它是岳麓書院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為書院所尊奉的學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設功臣、有恩于書院的地方長官、知名山長以及著名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祭祀,達到端正學統,整束學風、啟發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種榜樣教育。

現在我們來到了文廟,文廟原稱孔廟,是專門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廟對于岳麓書院教育有著直接的影響,歷代都有嚴格的禮規,要求師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長要帶領學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兩次大的祭典活動,地方長官也得參加,場面極為壯觀。

文廟的主體建筑是大成殿。這就是大成殿,為什么要稱“大成殿”呢?因為孔子是天下 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來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國各地文廟的主體建筑均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文廟的建筑與剛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顏色不同,文廟所采用的顏色是金黃色,與故宮的顏色是一樣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黃色是古代皇家專用的,民間不得使用,而文廟卻是個例外,其建筑級別也同宮殿,為最高級別的,享有皇家禮的待遇,這也說明了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尊師重教和國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龍,抗日戰爭時,大成殿被日本的飛機炸毀,只有這蟠龍幸存。戰后,1946年進行修復,由于當時政局動蕩不安,民不聊生,修復工作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來似乎缺少了皇家應有的氣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遠之”,這樣的廟堂,他可能已經覺得十分奢華了,他老人家應該不會見怪的了。

岳麓書院是目前國惟一一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已經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

穿過大成門,我們今天的游覽也將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篇十一

各位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風景優美的岳麓山參觀舉世聞名的岳麓書院。今天,我是您們的導游小劉,今天我將引領大家踏上這一非凡的文化書香之旅!

我們眼前的這塊“風水寶地”便是古城長沙學術氣息最濃郁的地方——岳麓書院。它是一座寧靜優雅的庭院,有著千年波斕壯闊的歷史,它的背后所蘊含的是一種大氣、睿智,是一代又一代學子千年傳承相繼的文化夢想。庭前廊下、翹壁飛檐,那夢,是從唐代就一直延續下來的。怎么樣,大家閉上眼,盡情地感受一下這里清冷的風的味道,是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吧——那是有著千年不變濃濃的書香氣息呢!

岳麓書院是一片古樸典雅的明清風格古建筑群,它坐落在風景名勝岳麓山清風峽口,靜靜地屹立在參天古木的掩映之下。它的每一進院落、每一方石碑、每一片磚瓦、每一扇雕窗,都暗藏著雋永的文化品味,是享譽中外的“千年學府”。它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睢陽書院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湖湘學派、宋明理學的發源地。現在,就讓我們循著古圣先賢們的足跡走進書院這亙古不變的文化氛圍中去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在布局上采用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主體建筑如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于軸線上,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祭祀專祠等排列于兩旁。在書院的園林中,無論是小橋流水、假山回廊,都與講堂構成了一副渾然天成的畫面。儒道互補,莊重典雅,這正是岳麓書院傳承千載的精神佳境。

經過懸掛“千年學府”匾的頭門就是赫曦臺,內壁兩側墻上各有一個金色大字——“福”與“壽”如龍騰虎躍,遙相呼應。

沿著中軸線,我們便來到了書院的大門。正上方懸掛宋真宗“岳麓書院”御匾,“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這一千古名聯很霸氣地掛在大門上,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材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大門兩旁安放的一對漢白玉抱鼓石雙面浮雕,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現在,請大家移步,擺放著兩把紅木雕花座椅的地方便是“講堂”了。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位于書院的中心位置。講堂正中設高約一米的長方形講壇,為古代老師授課的地方,上面擺兩把紅木雕花座椅,是為了紀念張栻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表示兩位大師平起平坐、不分秋色。講臺之后有木質屏風,上面嵌刻山長張栻撰寫的《岳麓書院記》,該文內容實為古代岳麓書院培養人才的指導思想。

講堂兩璧嵌“忠、孝、廉、節”四字石刻,據傳系朱熹手書。這四字實際上正是岳麓書院在整個封建社會的校訓。在講堂正面兩側壁上,還有四塊碑“整、齊、嚴、肅”,與“忠、孝、廉、杰”碑相映襯,書院靈魂的脈絡始終清晰明了。

岳麓書院不僅有讀書講學之所,還有一處三層建筑,那便是“御書樓”。御書樓“藏”在講堂屏壁之后,現藏書已達6萬多冊,現在是湖南大學的古籍圖書館。

岳麓書院的樓閣磚瓦閃耀著千年凝聚的智慧,帶給我們的遠不止視覺與心靈上的震撼,這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傳奇更會影響指引我們的一生!

欣賞完這幾處深深的庭院,我們的游覽也接近尾聲。感謝游客們的配合!謝謝!

湖南岳麓書院導游詞講解方法篇十二

岳麓書院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參加游覽。很高興能作為大家這次游覽的導游。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這里就是岳麓書院的前門口了。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塊“千年學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岳麓書院之所以被稱為“千年學府“,是因為,在北宋時期,統治者實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勵民間辦學,于是,書院的教育功能凸顯,成為與官學、私學并存的一種新的教育制度。當時最著名的書院有河南應天書院、河南嵩陽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和湖南岳麓書院。而其中又只有岳麓書院延續辦學千年,直至今日發展成現代的大學——湖南大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千年學府濃郁的文化氣息吧。

大家現在看到的就是岳麓書院的平面圖。大家可以發現,岳麓書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軸對稱、縱深多進的院落形式,其中講堂是位于中軸線的中心,也是整個書院的中心位置。書院的建筑主要有三個部分的功能:講學、藏書、祭祀。下面我們將按照書院的布局按順序游覽。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地方便是赫曦臺了。赫曦臺呀,是古時候酬神演戲的舞臺。南宋乾道年間,著名理學家朱熹應岳麓書院山長張栻的邀請,在岳麓書院講學時,常常很早的時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歡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后來,張栻便在此修筑發一個戲臺,名為“赫曦臺”以示紀念。

大家再隨我往前走。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塊匾,是宋真宗御賜的。大家再看一下兩邊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上聯“惟楚有材”,是出自《左傳》,下聯“于斯為盛”出自《論語》。用現代漢語解釋一下呢,就是說,湘楚大地人才眾多,岳麓書院這里尤為興盛。 正好是道出了岳麓書院作為天下最輝煌的英才薈萃之地的歷史事實。

我們現在來到了講堂。講堂是書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講學的中心場所。后來因為朱熹寫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

第一文庫網 ,所有又被稱為“忠孝廉節堂”。

講堂共內有三塊匾,分別是“實事求是”、“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塊匾:“實事求是”。這是民國初期湖南工專校長賓步程撰寫的。毛澤東青年時曾寓居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的思想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后來的革命實踐中,他又豐富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塊匾:“學達性天”,這是康熙皇帝御賜的。“學達性天”是一種理學思想。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學認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賦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復人的天命之性,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賜匾,意在勉勵學子張揚理學,加強自身的修養,同時告訴人們在這里求學,可以獲得德性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學問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那塊“道南正脈”匾是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岳麓書院在傳播理學方面的功績所賜的,其意思是岳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傳播后的正統。匾為原物,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學。說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問,什么是理學呢?理學就是儒家學說發展到了宋代的一種稱法。理學的開山鼻祖是一位我們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頤的老先生,而發展和壯大的理學思想的,則是著名的陳頤、陳顥兩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講堂,這是以前老師講課的地方,上面擺著兩把椅子是為了紀念張試和朱熹這兩位大師論講于壇上而設的。當年兩位會講的時候,盛況空前,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講的人數達數千。可見當時朱、張兩人名聲之大。想想看,歷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國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當年啊,他們就是坐在這底下,聽老師講課的。而朱張會講,也開創了中國書院會講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們將參觀書院做為藏書功能的部分——御書樓。這是書院里藏書的地方,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圖書館。

好了,我們今天的游覽呢,也要結束了。經過今天的參觀,相信大家對岳麓書院這一千年學府的歷史和文化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謝謝大家。歡迎下次有機會再來岳麓書院游覽。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裸体做爰免费视频网站 | 日韩免费视频 |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 人人爽在线 | 6080毛片| 日本大肚子孕妇交xxx | 欧美性受xxxx黑人猛交88 | 91亚色在线观看 | 偷拍做爰吃奶视频免费看 | 67194av|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国色天香 | 国产一区中文 | 免费看一级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 国产在线观看a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久久久国产99 | 麻花传媒在线mv免费观看视频 | 中国色视频 | 国产美女极度色诱视频www |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久操视频在线观看 |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蜜桃 | 亚洲人精品午夜 | 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网站 | 欧美特级毛片 | 337p人体粉嫩久久久红粉影视 | 日韩亚洲精品视频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 国产最爽乱淫视频免费 | 色美av| 91橘梨纱中出体验在线观看 | 99少妇偷拍视频在线 | 欧美精品18 | 一级黄色片在线观看 |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 | 波多野结衣在线播放 | 熟女无套内射线观56 | 免费羞羞午夜爽爽爽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 | 色综合五月 | 欧美另类xxxxx | 性开放的女人aaa片 久久视频在线观看精品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口爆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蜜臀 | 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黄色片 | 国产成人综合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东京 | 国产激情免费 | 国产午夜禁区精品视频 | 免费无码成人片 | www.在线视频 | www.一区二区 | 亚洲在av极品无码天堂手机版 | 白嫩嫩翘臀美女在线视频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精品国产美女 | 欧美一级片在线 | 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 五月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视频成人 | 1000部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入口 | 日韩一页 | 国产a国产片国产 | 日韩av成人 | 999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观看黄网站 | 国产一级片免费视频 | 久久天天操| 九九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午夜精品福利一区二区蜜股av |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久久久久久 | 综合av在线 |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 |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 免费人成xvideoscom | 97变态冷s各种国产调教 |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 四川少妇xxx奶大xxx | 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网页 | 88福利视频| 亚洲风情av | 131mm少妇做爰视频 |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 女女女女bbbbbb毛片在线 |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 一级片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无套呻吟在线 |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 免费丰满少妇毛片高清视频 | 狠狠干天天干 |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 丰满少妇免费做爰大片人 |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久久伦理中文 | 老头把我添高潮了a片 | av一二三|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少妇性l交大片欧洲热妇乱xxx |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美三级91 | 插入综合网| 粉嫩无套白浆第一次 | 午夜激情视频在线 | 开心激情av | 婷婷伊人网 | av大片免费看 |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风情av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专区 | 丰满饥渴的少妇hd | 欧美性猛片xxxxx免费中国 | 日韩和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国产97色在线张津瑜 | 日本不卡1| 国产黄色大片视频 | 性猛进少妇xxxx富婆的 | 成人h视频在线 |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二区一区二区aⅴ污介绍 | 调教在线观看 | 国产美女视频国产视视频 | 久久小草| 日韩激情小视频 | 日韩在线免费观看av | 久热久 | 小雪婷性欢爱全文阅读 | 欧美丰满少妇 | 亚洲一区免费看 | 性福宝av|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第二页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视老司机 | 国模av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99 | 久久精品国产片 | 少妇高潮喷潮久久久影院 |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 欧美黑人一区二区 | 成人黄色小视频 | 日韩av自拍 | 中文在线中文资源 | 佐佐木明希av在线 | 国产精品538一区二区在线 | 在线a免费| 大尺度舌吻呻吟声 |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 | 美女视频黄的免费 |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 | 国产成人精品自拍 | 欧美自拍偷拍第一页 | 日本黄色毛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直播 | 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 |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一级特黄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久久草在线视频免费 |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 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 | 久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做a爱一及毛片久久 | av日韩在线播放 | 国产区一二三 | 影音先锋在线视频 |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一区 | 国产色婷婷亚洲99精品小说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密臀九色 | 欧美日韩999 | 少妇理论片 |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天堂中文 | 久久美女av| 国产女性无套免费看网站 | 色呦呦麻豆 | 午夜一级片 | 久久九九国产视频 | 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密臂 | 特级毛片a片久久久久久 | youjizz.com日本| 99草视频 | 毛片高清免费 | 性少妇videosexfre |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 色哟哟国产精品色哟哟 | 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春色影视 | 丰满少妇又爽又紧又丰满在线观看 | 免费欧美黄色片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传媒 | 欧洲男女裸体无遮挡做爰 | 视频一区二区国产 | 国产无区一区二区三麻豆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 | 五月婷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黄 | 亚洲熟妇无码av |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 免费一级特黄特色的毛片 |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无码视频 | 国产精品一二三四五区 | 肥白大屁股bbwbbwhd | 成人一区av|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定档 | 成人av小说 | 日本精品巨爆乳无码大乳巨 | 91在线最新| 成人免费做受小说 | 国产乱子夫妻xx黑人xyx真爽 | 懂爱av性色av粉嫩av | 伊人免费网 | 欧美色图亚洲天堂 |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 全黄一级毛片 | 顶级嫩模啪啪呻吟不断好爽小说 | 色婷婷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张津瑜 | 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1a片 |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 黄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天天干天天爱天天操 | a√在线视频 | 日韩极品在线 | 本田岬av | 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极品 | 丰满白嫩尤物一区二区 | 久草在线这里只有精品 | 日韩av动漫| 免费夜色污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 超碰麻豆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 欧美 日韩 在线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 国产一区 在线播放 | 日本黄色特级片 | 日韩午夜伦 |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视频三区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 | 人妻有码av中文字幕久久琪 | 成人123区| 欧美123| 丰满肉嫩西川结衣av | 国产玉足榨精视频在线观看 | 激情啪啪网站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 亚洲一二区视频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 久久免费在线视频 | av午夜久久蜜桃传媒软件 |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乱xxⅹxx国语对白 | 亚洲香蕉av | 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 | 夜夜添日日射 |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 | 少妇放荡的呻吟干柴烈火动漫 | 中文字幕高清免费日韩视频在线 | 凉森玲梦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 久久久99国产精品免费 | www.日本色 | 黄在线免费看 | 成人动漫视频在线观看 | 老外和中国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黑寡妇 | 偷拍男女做爰视频免费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探花 | 午夜影院免费观看 | 2024亚洲男人天堂 | 午夜羞羞影院男女爽爽爽 | 激情六月色|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老年人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成人av | 狠狠干夜夜草 | 伊人成年网 | 日韩成人一区二区 | 欧美人动与zoxxxx乱 | 操操操日日日 |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 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婷婷 | 深夜福利啪啪片 | 人禽20z0性伦| 男人的网址 | 午夜黄色影院 | 中字幕视频在线永久在线观看免费 |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 久草视频在线资源 | 国产精品亚洲a | 在线观看91av | 新亚洲天堂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四区视频 | 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在线观看 | 乱人伦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操穴| 青青成人在线 | 成人做爰高潮片免费看 |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 | 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 |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美女一级片 | 久久潮 | 国产对白老熟女正在播放 | 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 国产女人高潮毛片 |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 日本人裸体做爰视频 |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蜜 | 中国毛片基地 | 催眠肉高h喷汁呻吟np | 亚洲免费成人在线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黄桃 | 农村偷人一级超爽毛片 | 巨爆乳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6080 | 97国产资源|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站 | 午夜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高清无吗 | 黄色片免费在线 | 淫综合网 | 调教驯服丰满美艳麻麻在线视频 | 成在人线av |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毛片福利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无码 | 一级黄色毛片子 |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蜜桃 | 一级在线观看 | 蜜桃综合网 |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高跟丝袜一区 | 边啃奶头边躁狠狠躁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丝袜 | 国产精品传媒麻豆hd | 亚洲一区二三区 | 少妇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怡红院 | 日本高清视频www夜色资源 | 国产黄色大片视频 | 日日橹狠狠爱欧美二区免费 | 青青草视频免费看 | 免费在线观看av | 国产呻吟av| 香蕉影院在线 | 毛片在线视频观看 | 狠狠色丁香 | av免费看网址 | 丰满少妇裸体淫交 | 2020最新无码福利视频 | 国产香蕉精品 | av超碰| 自拍偷拍20p |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8 | www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午夜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色狠狠av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 色屋视频| 成人精品区 | 苍井空张开腿实干12次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蜜臀91丨九色丨蝌蚪中文 |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免费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 色婷婷久久久久swag精品 |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 久久综合亚洲 | 国产日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介绍 |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中文 | 97在线国产视频 |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码热在线视频 | 在线能看的av | 成人永久视频 | 玉米视频成人免费看 | 9色在线 | 超碰在线公开免费 | 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 黄色一级一级 | 女人裸体性做爰23 | 日日碰狠狠丁香久燥 | 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 爱情岛亚洲论坛入口福利 | www.com毛片 |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机视频 | 欧美性一级片 | 国产专区一区二区 | 欧美顶级毛片在线播放 | 少妇大叫太大太爽受不了 | av在观看 | 黄色一及片 | 欧美日韩少妇 | 毛片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爱婷婷色婷婷五月 |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julia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日本xxxxxxxxx96|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精品 | 丰满少妇aaaaaa爰片毛片 |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 | 国产第一页av | 天天草视频 | 久草一级 | 夜夜未满十八勿进的爽爽影院 | av小说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网站免费 | 无码专区3d动漫精品免费 | 亚洲自拍偷拍另类 | 97人妻人人揉人人躁人人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 好看的国产精彩视频 |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另类精品久久久 | 九九日韩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 免费一级片网站 | 91在线精品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18禁真人抽搐一进一出免费 |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 |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 | 免费日韩精品 | 台湾色综合| 欧美巨大巨粗黑人性aaaaaa | 美丽的熟妇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 一区二区精品国产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九色 | 日韩欧美超碰 | 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三级赵丽颖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蜜桃传媒av免费观看麻豆 | 青青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大波乳人伦免费视频 | 伊人嫩草久久欧美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桃花 | 18禁真人抽搐一进一出动态图 | 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 日本在线播放 | 日日草草 |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高清视频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樱桃 | 看黄网站在线 |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7788色淫网站免费观看 | 岛国中文字幕 | 午夜阳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制服无码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免费视频 | 看黄a大片日本真人视频直播 | 国产鲁鲁|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天天干| 偷拍一女多男做爰免费视频 | 免费黄色在线观看 | 国产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网址 | 久草午夜 | 一个人看的www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精品五区 |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 | 在线亚洲精品 | 天天色天天综合 | 韩国呻吟大尺度激情视频 | 爆操无毛白虎 |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 91丨九色丨蝌蚪丨老板 | 小雪好紧好滑好湿好爽视频 | 国产成人无码a区视频在线观看 | 屁屁影院国产第一页 | 国产免费高清视频1l.com.com.com少 | 欧美aⅴ在线观看 | 在线看91 | 国产熟女精品视频大全 | 丁香六月综合激情 | 97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 |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激情av久久久青桔 | 成人区精品| 69xx视频在线观看 | 无码人妻精一区二区三区 | 91麻豆欧美成人精品 | 波多野结衣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三级黄色 |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小说 | xxxeexxx性国产|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 | 日韩欧美高清一区 | 免费观看av | 欧美成人黄色片 | 国产精品69午夜妇大片 | 久热在线视频 | 美女胸18大禁视频网站 | 白浆在线 | 少妇丰满尤物大尺度写真 | 日韩人妻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七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9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对白清晰受不了 | 九九色影院 |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 91亚洲精品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久 |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91樱花 | 成 人 网 站国产免费观看 | 日本啪啪网 | 天干天干天啪啪夜爽爽av软件 | 91艹| 久久天堂综合亚洲伊人hd妓女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 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 西西人体44www大胆无码 | 桃色av| av在线免费播放网站 | 激情内射亚州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 欧美日本一本 | 日韩欧美有码 | 免费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69久久久久| 国产麻豆一区二区 | 欧美午夜免费 |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 亚洲人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 成人亚洲精品久久久久软件 | 亚洲区av | 黄色a一级视频 | 中文字幕永久区乱码六区 |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 中文av资源|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 | 91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 | 日本亚洲视频 |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 人人干av|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在线 | 女人被做到高潮视频 | 极品蜜桃臀肥臀-x88av | yy6080午夜八戒国产亚洲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 激情六月色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 国产在线观看av | 天天操夜夜干 | 永久免费看啪啪的网站 | 久草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字 | 国产99一区 | 成人做爰69片免费看网站色戒 | 在线免费观看视频黄 |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 | 噜噜在线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99人人爽 | 中文天堂在线播放 | 国产99一区 | 色欲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 日韩精品人妻中文字幕有码 | 女人扒开腿让男人桶到爽 |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探花 | 一本无码人妻在中文字幕免费 |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 婷婷精品视频 | 一区二区在线国产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网站 | 天天干干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噜噜噜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6堂 | 久草黄色网 |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 | 午夜黄色大片 |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 | 成年黄色网 | 欧美老妇与禽交 |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