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企業內部調研報告篇一
一、調研情況
(一)崗位情況
表 1 各工序崗位基本情況
崗位(根 據勞動強 度排序)
崗位價
工作飽和
度
值及重 要性排
名
86.4%
工序
定員
建議 定員
主要工作內容
每班有效工作 時間(含吃飯)
窯中(輪班)
預熱器 窯中(早班)
窯頭(1 線)窯頭(2、3 線)煤磨
加油、巡檢、處理衛生
415
1 5
1 4
清結皮、處理衛生
僅衛生
390 292
81.25% 60.8%
4 3 2
1 1
巡檢各崗位、看火看料、處理衛生、燒垃圾 巡檢各崗位、看火看料、處理衛生
入煤、清下料管、衛生
355
73.9% 61.4%
1 1
295
328(異常)264(正常)
2 5
68.3% 55.5% 87.5% 32.9%
監控畫面,修改參數
(實際操作:抄表、巡視 畫面、聯系現場、修改參
數等)
監控畫面,修改參數
0
(實際操作:抄表、巡視 畫面、聯系現場、修改參
數等)
焊補
燒成窯中控
420
158(實際)
煤中控
420
126(實際)
87.5% 26.2%
機修(倒班)
機修(白班)
電工(倒班)
電工(白班)
120-300
25-62.5%
制作、焊補、檢修
350
72.9%
巡檢
巡檢、集中處理電氣和設
備問題
發電量、加油、空冷器
排氣、循環水池、填記錄、巡檢、處理油污 定排和水位計排污、開
關閥門、記錄、巡檢、衛
生
270(正常)450(異常)
330
56.2-93%
68.7%
汽輪機
359
74.8%
余熱
鍋爐
340
70.8%
制水取樣、水樣化驗、氨
水處理
338
70.4%
水化驗、記錄、加藥
監控畫面,修改參數
余熱中控87.5%
(實際:抄表、巡視畫面、420
166(實際)
34.6%
聯系現場、修改參數等)
余熱電工
巡檢
(二)崗位綜合分析
1、各崗位價值分析
(1)燒成工序各崗位價值排序(從高到低):窯中控、窯頭、窯中、預熱器、煤磨、煤中控。理由:從對生產的直接影響、決策程度、思考問題次數、工作強度、知識技 能經驗、管理能力、安全風險、環境因素等各方面考量。窯中控: 需要滿足以上所有的要求,同時窯中控還肩負著對生產、質量、環境、安全風險的控制,且可直接影響現場人員勞動強度(一次噴灰就造成極大 勞動強度)。窯頭: 需要滿足以上所有的要求,同時還肩負著對生產、質量、環境、安 全風險的輔助控制,且需要協調現場人員工作。窯中:協助窯頭工進行工作,且勞動強度較大,負責區域廣。預熱器: 工作環境較差,安全風險較大。煤磨:責任區域較小,在煤濕度不高時勞動強度很低。煤中控: 有效工作時間很低,且可以有窯中控負責。(2)余熱發電工序各崗位價值排序(從高到低):汽輪機工、余熱中控、水 處理、鍋爐。理由:從對生產的直接影響、決策程度、思考問題次數、工作強度、知識技 能經驗、管理能力、安全風險、環境因素等各方面考量。汽輪機工: 需要滿足以上所有的要求,作為班長對現場進行管理,一崗兩責,同時在生產現場利用休息時間需要在現場監控中控畫面,輔助余熱中控工作。余熱中控: 各方面要求均中等,相比于窯中控,其對現場人員的勞動強度、環境控制較低。
水處理: 取樣、制水等各方面工作均對生產有一定的輔助影響。
鍋爐:巡查、衛生為其主要工作。
2、計劃定員實際定員情況
第一階段改革結束,燒成車間要求達到定員
144 人,實際達到定員 139 人,達到既定目標。目前各崗位崗位工配置較為合理,許多崗位已經一人一崗??傮w
工作飽和度上來看,多數崗位已經比較飽和,但仍存在部分問題,下文敘述。(三)管理模式綜合分析
1、管理模式轉變前后的對比
得:
(1)技術上看,專人管專事,更專業,分析問題更深入,資源能夠共享與交
流。
(2)管理上看,人員能夠集中調配,橫向人員可以互補,有利于節約人力成本和物資成本。
失:
(1)因一人負責制問題,生料、燒成、水泥三方面并沒有形成良好的配合,管理人員大局觀尚待加強,上一道工序應當積極為下一工序提供方便。
2、相關制度完善情況
(1)繼續沿用以前的《崗位操作規程》。
(2)安全、環境等方面的管理,除綜合管理處外,燒成車間沒有自行細化。
(3)僅制定了針對于現場衛生區域劃分等通知,也沒有相應的員工管理制度。
3、九大部門間的溝通配合情況
(1)采購中心
所采購物品特別是原煤、原材料問題上,因原煤供貨緊張,燒成車間對
原煤無法控制。原煤的濕度及原材料的質量將直接影響人員配置(煤巡檢、預熱器工)。
(2)營銷中心
營銷中心的銷量計劃性是否加強可影響車間檢修計劃及設備保養。
二、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人員配置
(1)燒成車間設值班長,組織處理三條線的生產問題,設
4 人,與調
2 人與值班長 4 度白班工作內容有重合,實際上從事調度工作的人員有調度
人,共計 6 人。建議只設中班和夜班值班長,保持與二廠模式相同。
(2)在設值班長若干的同時,窯頭班長的工作職責應當變動,窯頭班長每個班口對每個崗位的巡視約 2 個小時,應當相應減少,由當班值班長進行巡視。
(3)窯頭班長巡視時間的減少,可用于支援窯中的部分工作,減輕窯
中巡檢工的壓力,同時減少白班窯中崗位
1 人,定員 4 人。
3(4)煤磨中控崗位可取消,減員 3 人,窯中控實際工作時間非常富余,由窯中控一人分攤一條線的煤磨,并建立異常響應機制,當燒成系統異常時,迅速由其他兩條線窯中控接手異常燒成系統配套煤磨,使窯中控專心處理異常燒成系統,以避免異常問題處理不及時的情況。
(5)預熱器崗位安全風險很大,在一崗一人操作時,遇中暑情況發生,可能造成救援不及時。建議三條線的預熱器工聯合工作,不分線別,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同時,在原煤濕度不大的情況下,煤磨巡檢工作時間富余,三條線煤磨安排一人巡檢,兩人支援可安排支援預熱器工,待結皮清理完畢后煤磨兩人回崗打掃衛生。
(6)制造一廠設有大修組,同時車間設有白班檢修人員,工作職能重合,可酌情減少車間或者大修組的定員。此外,目前機修、電工人員富余,應盡快開展技術改造的前期準備工作,待技術改造完畢后再行減員。
(7)余熱發電中控現定員 2 人,余熱班長在現場也可利用剩余時間操作中控,待現場閥門、管道改進完畢后,鍋爐崗位有富余時間支援余熱班長,余熱班長可將多數時間支援中控,以此達到中控定員
1 人,實際減員 3 人。
2、管理模式
(1)對上下工序間的質量可能造成影響的,分廠可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標準,促使上下工序間較好配合。
(2)機電集中管理模式最終未能實施,據現場了解,出現此問題的最大原因在于原工序機修電工對新工序設備不了解,而不知道該如何操作,而管理人員在接到此反饋后,需要一個小時方能逐個點到位,造成工作效率底下。建議先實行機修電工輪換機制,待人員技能素質到位后,再行實行機電集中管理模式。
三、工作改進建議
1、設備檢修外包明確化。建議分廠制定詳細的外包名錄及外包制度,明確外包內容,避免車間不得不保留富余的機修與電工人員隨時待命。
2、建議機電人員暫行不減員,保留技術改造人員實力,待技術改造完
畢后,燒成車間機電減員可達
20 人左右,窯中可減員
4 人,煤磨崗位可立
即減員 3 人,余熱發電待技術改造減員
3 人,共計減員 30 人,達到減員目
標。
3、建議營銷中心的銷售計劃做得精準,可使車間能夠在計劃內保留更
少檢修后備力量。
4、建議車間細化《崗位操作規程》 ,不僅僅停留在設備停機與啟動的描
述上,盡量做出新手一看就會的地步,防止下一步人員精簡后發生人員無法
立即勝任的情況。
5、建議分廠開始實施關聯崗位學習輪崗制度,防止人員精簡后,一人
離崗無人能上的局面,特別是中控等關鍵崗位的人才預先培養。
6、各車間應當建立符合本車間實際情況的員工管理制度,在綜合管理
處的框架內進行細化,使制度管理更符合實際。
xxx
2018 年5月
31日
企業內部調研報告篇二
淺談企業內部會計監督
xx縣糧食局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也稱內部控制制度,是指單位為了保證經濟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其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和程序,采取的制度和方法。《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苯ⅰ⒔∪珒炔繒?/p>
監督制度是各單位的法定義務。
一、內部會計監督現狀
內部會計監督是單位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據各項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通過記錄、計算、分析、檢查等方法,對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使之能夠按既定的目標和要求來進行。從目前單位內部監督的總體情況看,內控制度不嚴、監督職能乏力、守法意識淡薄,不僅導致一些違規、違法問題通過會計工作“合法化”,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也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一是內部控制不嚴。這是一個單位會計機構設置的問題,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嚴密,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不清,達不到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會計要求,這不僅使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流于形式,也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是會計監督乏力。雖然《會計法》賦予會計人員監督本單位經濟活動的職權,但由于缺乏會計依法行使職權的保障措施,會計人員往往是“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一些單位的內部會計監督實際上已是徒具虛名。
三是守法意識淡薄。一定時期人們的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直接影響著人們對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從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單位領導還是會計人員對會計法規、稅收法規等政策的“有法必依”意識尚相當薄弱,甚至為了集體利益、團體利益或個人利益,將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置于腦后。
二、內部會計監督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規建設不健全是首要原因。我國會計監督的法律約束機制不建全,使得會計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監督職能,導致企業會計監督不力。比如,新的《會計法》雖已頒布,但是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卻沒有跟上。
(二)人事管理體制的影響是直接原因。任何信息都來自于人的活動,會計信息也不例外。不同的人事管理體制,對人的意識和行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其
一、一些企業單位領導的人事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門,有著濃厚的政治色彩,使單位領導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家,更重要的是一個政治家。面對上級下達的“硬指標”,單位領導在這種壓力下,不越過會計監督粉飾報表、編造假數字就難過考核關,嚴重的將被“一票否決”,“烏紗帽”難保;而且許多領導在“官出數字、數字出官”不良風氣的影響下,為迎合領導意志,不得不以虛假報表上報,所謂的“假業績能引金鳳凰”,就是這個道理。其
二、由于目前企事業單位掌握著對本單位財會人員的評先、評優、任命、提拔、調動、晉升等職權,會計人員“捧”的是本單位的“飯碗”。盡管國家規定各級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會計工作,每一位會計人員也都想堅持“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帳”的從業原則,做一名出色的會計人,但在單位領導為了自己以及小團體利益而不顧國家財會法規和財經紀律的情況下,會計人員不得不違反會計監督的要求而屈從單位領導的意志。
(三)會計人員素養的不高是主要環節。一般而言,會計人員是企業會計監督的直接參與者,一些會計人員法制觀念淡薄,職業道德意識不強,主觀性、隨意性較大,缺乏職業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惟命是從,在權大于法的思想下支配下,將會計監督置之一旁。如果會計人員具備了較高的業務素質和道德水平,就能夠自覺抵制來自于各方面的誘惑和壓力,嚴格執行會計監督的相關內容,拒絕制造虛假會計信息。但是,治理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完全依賴于會計人員業務素質、道德素質的提高,更要有良好的法制環境、經濟秩序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共同促進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的有序運行。
三、
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控制體系的基本內容健全單位內部監督控制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性”。一是安全性。通過適當業務權限的設置和合理的授權,保證貨幣資金進出企業的安全性;二是可靠性。通過準確的會計記錄、計量及記載,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三是可操作性。通過確認、核算方式的制度化,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操作性;四是完整性。通過及時的實物盤點,建立定期盤點制度,保障企業各項資產的完整性。
健全內部監督控制體系主要應從以下七個方面入手:一是配備可靠職員。對關鍵會計崗位人員要由單位領導集體討論任命,并對關健會計崗位人員的行為進行追蹤,打消其投機取巧的企圖;二是實行職責分離。包括經營與會計、財產保管與會計、交易權與財產保管,會計人員之間的職責分離,形成相互牽制;三是給予恰當授權。可按公司章程、規章制度、企業經營計劃等進行一般授權;四是建立檔案制度。會計檔案
企業內部調研報告篇三
企業內部會計監督調研報告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也稱內部控制制度,是指單位為了保證經濟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其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和程序,采取的制度和方法?!稌嫹ā芬幎ǎ骸案鲉挝粦斀?、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各單位的法定義務。
一、內部會計監督現狀
內部會計監督是單位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據各項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通過記錄、計算、分析、檢查等方法,對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監督,使之能夠按既定的目標和要求來進行。從目前單位內部監督的總體情況看,內控制度不嚴、監督職能乏力、守法意識淡薄,不僅導致一些違規、違法問題通過會計工作“合法化”,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也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一是內部控制不嚴。這是一個單位會計機構設置的問題,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嚴密,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權限不清,達不到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會計要求,這不僅使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流于形式,也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是會計監督乏力。雖然《會計法》賦予會計人員監督本單位經濟活動的職權,但由于缺乏會計依法行使職權的保障措施,會計人員往往是“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一些單位的內部會計監督實際上已是徒具虛名。
三是守法意識淡薄。一定時期人們的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直接影響著人們對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從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單位領導還是會計人員對會計法規、稅收法規等政策的“有法必依”意識尚相當薄弱,甚至為了集體利益、團體利益或個人利益,將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置于腦后。
二、內部會計監督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規建設不健全是首要原因。我國會計監督的法律約束機制不建全,使得會計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監督職能,導致企業會計監督不力。比如,新的《會計法》雖已頒布,但是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卻沒有跟上。
(二)人事管理體制的影響是直接原因。任何信息都來自于人的活動,會計信息也不例外。不同的人事管理體制,對人的意識和行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其
一、一些企業單位領導的人事管理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門,有著濃厚的政治色彩,使單位領導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家,更重要的是一個政治家。面對上級下達的“硬指標”,單位領導在這種壓力下,不越過會計監督粉飾報表、編造假數字就難過考核關,嚴重的將被“一票否決”,“烏紗帽”難保;而且許多領導在“官出數字、數字出官”不良風氣的影響下,為迎合領導意志,不得不以虛假報表上報,所謂的“假業績能引金鳳凰”,就是這個道理。其
二、由于目前企事業單位掌握著對本單位財會人員的評先、評優、任命、提拔、調動、晉升等職權,會計人員“捧”的是本單位的“飯碗”。盡管國家規定各級財政部門管理本地區會計工作,每一位會計人員也都想
堅持“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帳”的從業原則,做一名出色的會計人,但在單位領導為了自己以及小團體利益而不顧國家財會法規和財經紀律的情況下,會計人員不得不違反會計監督的要求而屈從單位領導的意志。
(三)會計人員素養的不高是主要環節。一般而言,會計人員是企業會計監督的直接參與者,一些會計人員法制觀念淡薄,職業道德意識不強,主觀性、隨意性較大,缺乏職業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惟命是從,在權大于法的思想下支配下,將會計監督置之一旁。如果會計人員具備了較高的業務素質和道德水平,就能夠自覺抵制來自于各方面的誘惑和壓力,嚴格執行會計監督的相關內容,拒絕制造虛假會計信息。但是,治理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完全依賴于會計人員業務素質、道德素質的提高,更要有良好的法制環境、經濟秩序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共同促進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的有序運行。
三、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控制體系的基本內容
健全單位內部監督控制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性”。一是安全性。通過適當業務權限的設置和合理的授權,保證貨幣資金進出企業的安全性;二是可靠性。通過準確的會計記錄、計量及記載,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三是可操作性。通過確認、核算方式的制度化,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操作性;四是完整性。通過及時的實物盤點,建立定期盤點制度,保障企業各項資產的完整性。
健全內部監督控制體系主要應從以下七個方面入手:一是配備可靠職員。對關鍵會計崗位人員要由單位領導集體討論任命,并對關健會計崗位人員的行為進行追蹤,打消其投機取巧的企圖;二是實行職責分離。包括經營與會計、財產保管與會計、交易權與財產保管,會計人員之間的職責分離,形成相互牽制;三是給予恰當授權??砂垂菊鲁?、規章制度、企業經營計劃等進行一般授權;四是建立檔案制度。會計檔案、文書檔案要及時、完整地建立,防止篡改,以保持對當事人的責任追究的壓力;五是制定合理程序。會計工作程序要符合專業化分工的要求,有規范的操作標準,能準確劃分責任,并形成必要的牽制;六是實行職責輪換。對關健會計崗位人員建立職責輪換措施,及時發現各崗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七是建立檢查制度。對控制系統的運轉情況,定期安排外部人員或內部審計人員檢查,以保證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
四、保證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執行的主要措施
(一)依法執政是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執行的保障。《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單位領導在建立和執行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控制環境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單位領導應當嚴格執行《會計法》的相關規定,依法行政,保障各項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執行。
(二)人員選用是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執行的基礎。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完善這是前提,但是沒有相關具體的工作人員來運作,也不能充分發揮其相應的作用。單位的擇人、選人、用人政策直接關系著企業的人員配備,直接影響著是否有較高能力的人員來執行內部控制制度。要杜絕賬戶設置不合理、記錄不真實的情況,充分發揮會計監督制度的職能作用,就必須重視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人員的培訓與再培訓,定期進行考評,獎優罰劣。
(三)嚴格內審是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執行的保證。內部審計機構是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不僅包括審核會計賬目、會計核算及遵守法律法規情況,還包括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業內各組織機構執行指定職能的效率,并向企業最高管理部門提出報告,從而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嚴密。
(四)提高素質是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執行的保證。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財務人員的需求不斷增加,一大批人員加入到會計隊伍中來,使會計隊伍迅速發展壯大,但就其個人素質,業技水平來講參差不齊;另外,新的經濟現象不斷涌現,會計方面所涉及的學科和內容不斷增加,新的情況也不斷在出現,需要進行研究,因此,有必要進行培訓,以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水平。使會計人員樹立起遵紀守法,廉潔自律,忠于職守,嚴格監督,實事求是,搞好核算,精心理財,優質服務的良好職業道德。要不斷進行觀念更新的培訓,提高會計人員對新問題的判斷力,在思想上把會計監督從單純的“檢查、督促”觀念中糾正過來,克服那種一講監督就是“管、卡”的陳腐觀點,樹立起會計監督是為發展生產經營服務的指導思想。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有責任有義務通曉財經法規,宣傳國家有關財經方面的法律法規,嚴格把關,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出謀劃策,當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當與領導在財經方面發生不同意見時,如果不涉及原則問題,除了詳實向領導做好解釋外,應無條件地服從領導的決定;在涉及原則問題時,要依法行使會計的監督職能進行堅決的抵制,確保國有資產不受損失,充分發揮會計人員的監督作用。
(五)強化地位是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執行的環境。要使會計人員安心工作,正確行使會計監督職能,必須提高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和知名度,為會計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要搞好會計監督僅僅依靠會計人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社會各階層都來關心和支持,最大限度地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共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